“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对“绿水青山”的执着,更因为他认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他强调,“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对中国自身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振聋发聩的话语,不可不深思、铭记!
编织法治保护网,让绿色生生不息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长远大计,必须有法治的保障。习近平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推出一系列措施为“绿水青山”编织起法治“保护网”。
2015年4月,我国首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同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构建起生态文明体制的“八大制度”。
这一被誉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四梁八柱”的关键文件,为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夯实了体制基础。
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几年来,一场场环保问责风暴在各地掀起。
2015年底,中央环保督察巡视从河北省开始,不到两年已覆盖全国23个省份。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对16个省份的6000余人问责。今年7月,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包括3名副省级干部在内的几十名领导干部被严肃问责。这一举动,明确宣示了中央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决不姑息纵容的态度。
有规可循,有责必究。环境保护落到实处,绿色生生不息。
5年,从理念到政策再到落实监督,不懈努力成效初显: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8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好于国家二级标准),占24.9%;优良天数比例为78.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2.6%,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总书记的嘱托正在成为现实。怀着对“绿水青山”的不懈追求,今日之中国越来越美,我们更将“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
一幅美丽中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