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平:2012年我来的时候,村里有两个重大事项,一个是密关路占地问题,一个是鱼池分配问题,老百姓认为解决不公,造成了长达一年半的上访。
我来尖岩村的时候进不了村,老百姓把我围住了,很有敌意。第二天我们开了一个紧急党员会,有一个村民直接在会上说,王书平你有这个能力吗?如果你把这些事办坏了,老百姓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淹死你。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很扎心的,我压力也很大。
这两个重大问题是在2013年解决完的,把钱该给村民的给了村民,不能说所有人百分之百满意,但是基本上稳定的局面出来了。
新京报:局面稳定住之后呢?
王书平:我们就开会研究怎么为老百姓办事。要给老百姓办实事,否则老百姓不会认同你。
2013年我们先把老百姓提出要求的三个事情解决了,一个是老年人没有活动中心,我们就盖了一个100多平米的老年活动中心;第二个是村里20多家在路边摆摊,车来车往非常危险,在镇里的支持下盖成了摊位;老百姓提出没有锻炼身体的活动场地,就又建了一个篮球场和跳广场舞的场地,有300多平米,还安装了70多件健身器材。
新京报:从什么时候感觉村民对你的态度有转变了?
王书平:也不是对我一个人态度的转变,是对整个两委班子。2015年我们给老百姓争取了一个山区泥石流搬迁的政策,尖岩村是移民村,有200多户房子是1958年建起的,都成了危房。我们结合这个政策,把申请材料提交到了镇里,从2015年到现在就地翻盖了这200多户危房。有的农户真是一辈子也盖不起房,但有了这项政策,有的老百姓一分钱都没花。
从这件事开始,老百姓真正认可了我们是真正办实事的。我娘家和婆家都是尖岩村的,当时刚来的时候叫我“姑姑”的人不多,都是指名道姓地叫我“王书平”,但现在往街上一走,叫“姑姑”、“姑奶奶”的人多了,也亲切了。
新京报:蔡奇书记来视察时特意了解了村里“四议两公开”的工作,这是一项什么制度?
王书平:之前尖岩村老百姓上访,我感觉问题的根儿出在公开工作没做好,不公开不透明,重大事项老百姓不知道,怨气很大。
“四议两公开”也是区里和镇里推的工作,我们从2013年开始落实,就是每季度一次代表会,会计要把这一季度的收入和支出列出来,放到公开栏里,让村民们知道这几个月村里都干什么了,哪怕一张办公纸都有开支,老百姓来村委会办事,顺便在公告栏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
新京报:从比较涣散到大家踏实过日子,这个转变中有没有什么经验值得推广和学习?
王书平:值得人家村学习的我没考虑到,但是学习人家的有很多。我们民俗户的发展还要走出去,还要多看别的区,比如怀柔、延庆,我们打算秋收之后组织所有民俗户去参观,还要组织民俗户培训两到三次。
要说我们做得比较到位、村民也欢迎的,我觉得是街长制,我们从去年7月开始,把村里划了10条街,1条街1个街长,他们维护环境、治安巡逻、矛盾排查、调解纠纷,都是村里的党员免费来做,把大家的积极性都给调动起来了。
我们还有两支志愿者队伍,一个朝阳队,一个夕阳队,他们自发组织的,把防火防汛值班、擦健身器材、夜里执勤都管起来了,给村里节省了不少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