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篇·改革争先击水中流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爱拼会赢、敢为人先,福建的改革求索从来不甘人后,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擘画了福建发展的新蓝图:“希望福建的同志抓住机遇,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这当中,“机制活”可谓根本保障。机制一活,发展大势气象万千,发展大潮汹涌澎湃。
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总书记对福建改革发展寄望甚殷,关怀备至。
其实,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始终重视改革,大力推动改革。其探索与实践,留下清晰而深刻的足迹:
他冲破思想和体制的重重阻力,推动福州国有企业改革;他六年七下晋江,在多次调研后总结“晋江经验”,提出县域经济发展方向;他倡导建立外经“一栋楼”,推进简政放权,给企业家回信,呼吁理解、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他亲手抓起、亲自主导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餐桌污染治理为抓手,着力打破部门藩篱,统筹推进,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望当年的探索历程,我们仍为改革者的勇气和智慧所震撼,并从中得到宝贵的教益。
——经济体制改革
迎难而上,敢为天下先
(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福州外商独资、中外合资、私企等各种类型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因自身体制机制弊端,步履维艰。而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则存在姓“社”或姓“资”的不少争议。如何打破观念枷锁、突破重重障碍,让国有企业真正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通过扎实调研,力排众议,推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总公司成为福州首个“试水”股份制改革的国有企业,吹响了福州乃至全省国企改革的“冲锋号”。
“推动国企改革,习近平站得高、看得远。他在调研国有企业时多次说过,摆脱企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就在于改革。”在时任福州市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方庆云看来,当年国有企业能否实行股份制的争论与探索,带来了新旧观念的激烈撞击,而改革攻坚,无疑成为推动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