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丰富爆破经验的王杰知道,此时自己只要身体向后一仰,就可以脱离危险,但在场的民兵并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他选择了纵身一跃,扑向炸药包……在场的12名民兵和围观人员活了下来,但是王杰却没能再站起来。
“在那一瞬间,王杰完全可以选择后仰,但是他还是选择了扑上去。”原国防科工委副政委崔毅将军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这不是一场事故,而是一件英雄事迹。”
52年来,王杰“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及“一不怕吃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一直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砥砺前行、无私奉献。
1964年5月,王杰在沂蒙山施工期间,在山区的一棵树前留影纪念。王杰精神研究会供图
用行动实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
“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
“当兵是为人民、为党、为祖国而来的,党指到哪里就冲到哪里,就是需要献上青春也没有怨言。”
“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革命胜利勇于牺牲。”
……
这些话,来自王杰生前所写的日记。
摊开王杰的日记,日记本上的字迹工工整整,但是仔细翻阅,只有1964年4月14日以后的那几篇不同,字很大,墨水很浓,笔画粗细也不匀,好像是一个初学写字的人,用尽全身力气写出来的。
原来这是王杰用左手写出来的。
1964年4月5日,王杰在工地上搅拌沥青,他正干得起劲,不料被别人搅起的一块沥青烫伤了右手,伤势很重。
“轻伤不下火线,现在连里任务繁重,我不能去。”连队的指导员要他立刻住院治疗,但是被他拒绝了。
王杰是个闲不住的人,他的右手被包扎起来,吊在胸前,疼得难忍,但是他咬咬牙,还是上工地去了。一会儿用左臂夹着石头跑,一会儿用左手装炮……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王杰的右手一直不见好转,领导看他一会儿也闲不住,就把他送进了医院治疗。
但是到了医院,王杰仍然闲不住。他用一只手帮护理员打饭洗碗、推车运煤,用一只手擦玻璃、倒痰盂、擦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