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前拿的是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现在是中国的特区护照,拿着特区护照,我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很自豪。”香港市民蓝国伦这样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单是回归后身份的变化,更是感情的认同,血缘的归属。
的确,回归前的香港同胞只有“城籍”,没有“国籍”;只有专业教育,没有国民教育,缺乏对祖国的了解和认知。但是,两地人民血浓于水的感情从未割断。
2003年,香港爆发“非典”疫情,对经济民生造成严重冲击。凭借港人的团结坚强和内地的大力援助,这场持续数月的疫情终被控制。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香港同胞纷纷伸出援手,共投入100亿港元支援灾区重建。
即使在回归以前,香港同胞亦时时心系祖国。从大兴安岭火灾、华东水灾、云南地震、广东风灾等救灾捐赠活动,到“希望工程”、“苗圃行动”、“春蕾工程”等扶贫助学活动,再到“健康快车”、“光明行动”、“亮睛工程”等医治病患同胞行动,广大香港同胞无不是在无私捐助。霍英东、李嘉诚、蒙民伟、邵逸夫、李兆基……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几乎镌刻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校园建筑上。
“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香港同胞与祖国人民血脉相连,香港的前途与祖国休戚与共。正如习近平所说,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需要港澳同胞与内地人民坚持守望相助、携手共进。
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湾仔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外的金紫荆广场,每天早上会迎着朝阳准时举行升旗仪式。这已成为香港人生活中的新元素。
30多年前,当香港回归步入设计期的时候,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断言:“要相信香港的中国人能治理好香港。”“港人治港”是“一国两制”下的全新实践。这个实践既是繁荣富足香港的延续,又是回归新生香港的开端。
2008年,习近平第一次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以及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组长的身份赴香港特区考察,亲身感受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深刻变化。他指出,实践已经并将不断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广大香港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管理好、建设好香港。
“以基本法为基础的‘一国两制’,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创新,它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也充分照顾了香港的特殊情况和港人利益,有力地促进了香港的繁荣稳定。”原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谭耀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