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曲洪生思念祖国心切,举家迁回恩和。这块土地逐渐聚集了更多从俄国返回的中国人与俄国人。他们住在温暖的“木刻楞”中,吃着列巴、奶油、苏巴汤,过着“巴斯克节”,保留着最原始的俄罗斯民俗。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支持和当地人民的努力下,恩和,这个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于1994年正式成立。
曲德新正是第一任乡长。自打上任起,他便开始投身于家园建设:通路、通电、通水,危房改造,林场改革。这位老党员在退休后又成为乡里开拓“俄罗斯民俗风情家庭游”的带头人。每天,曲家人都站在自家大院前,唱着俄罗斯民歌,欢迎远方到来的客人。
看着老乡长初尝甜头,乡亲们终于放开手脚。人们将自家小院拾掇得精致整洁,红红火火搞起了家庭游。2016年,恩和乡旅游接待人数从2007年的1.8万人次增加到60万人次,家庭游户均纯收入约9万元。家庭游成为恩和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
俄罗斯族民族乡也不全是俄罗斯族人。事实上,蒙古族、鄂温克族、满族、达斡尔族等近10个少数民族的人都生活在这里。“民风淳朴是这里最大的特点。”曲德新说,“各民族团结和谐,谁家有事,大家都互相帮忙。”
内蒙古自治区有着长达4000余公里的边境线,那里生活着多个少数民族。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少数民族事业发展3个专项规划的出台,使自治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成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全区新增财政扶贫资金的60%以上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下发《关于帮扶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聚居区工作的实施意见》。3年来,对口帮扶的自治区15个厅局共落实资金1604万元,为恩和乡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俄罗斯民俗馆、旅游公厕等设施。与恩和同属呼伦贝尔市的全国“三少”民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也都享受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现在,曲德新的儿子曲波也进入乡政府工作,为恩和的未来注入一份新力量。一个家庭的历史,见证了一座乡村的变迁。恩和从偏僻落后之地转变为民俗家庭游的首选之地。曾经寂静的山乡迎来了车水马龙,温饱线上的人们从此过上富足的生活。
从辽阔草原,进军“中央厨房”
一头牛和一只羊的现代化轨迹
从走上大转盘,到走下大转盘,一头牛平均花费8分钟。一圈过后,10公斤新鲜牛奶便潺潺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