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目画面上看,那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施宁杰一脚踢飞凳子,踹烂了桌子,最后找来一个锤子,把家里的桌椅挨个儿砸了个稀巴烂。
有一天节目组要求他给王多权洗头,他对此很抵触。节目组的编导却展开一轮轮的威胁:“你不洗,这辈子就回不去了,你就在重山的包围当中等死吧。”一副“你怎么样,你生气呀,你生气也没有用”的样子,不停地挑衅,无限地刺激。
“这都是节目组逼的。”施宁杰说。
而在新一期的《变形计》中,同样的画面也曾出现在张迪身上。没有任何预兆,张迪突然将家里的床单愤怒地剪碎烧掉……
而曾为《变形计》栏目组引荐乡村小学的支教老师更是在节目播出后,控诉栏目组几大罪状。
编导将寻常发生的事情强制加上前因后果,甚至将两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情剪辑到一起,一次制造矛盾亦或是感动。更有甚者,栏目组会加以引导,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素材。
比如城市少年砸了家之后要打工赚钱,编导将他带到一条街上,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为他提供工作——除了一个煤矿老板。少年将下矿挖煤赚的一点微薄的钱送给农村的父亲。
故事不仅感人,并且充满了救赎感——当初农村的父亲就是因为下矿井才残废的。
和节目组待了半个月后,施宁杰总结了一个经验:“节目组要你坏的时候,他就会刺激你,激怒你;要你好的时候,你就看到导演们焕然一新了,‘我觉得你今天非常棒’,‘你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举动’,‘你要做一个好人’,这样不停灌输。”
所谓“变形”,只是想要你坏的时候,就展现你坏的那一面;想要你好的时候,就展现你好的那一面。这个人本身并没有什么变化。
整个节目就是一场盛大的谎言。节目组为了赚足眼球和收视率,无所不用其极地刺激这些情绪不稳定的少年们,对少年们的心理健康真的没有影响吗?又是否会误导电视机前的观众呢?
走在一条路上的少年们
为什么城市少年被节目丑化成这样,还源源不断有人报名参加?
只能是,节目和少年们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