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辖区牧民巴特格日勒是3000孤儿中的一个。1997年,他主动请缨,成为一名护边员。草原110成立后,他又成为联防队员。期间,他协助边防派出所调解家庭、草场等纠纷40余起,协助侦破刑事案件4起,先后为派出所提供各类线索420余条。
“草原110是为啥?还不是为国家安全,为保护群众利益吗?和草原110一起走过来,我早就和派出所官兵的心连在一起了。”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巴特格日勒与边防民警一起守望苏尼特草原的执着和真情。
为了更好服务牧民,讲好蒙古语,派出所编印了《学用蒙古语三百句》,并组织开展“学蒙语、用蒙语”活动,不断提高官兵的蒙古语水平。“我们的走访不是简单地串门,而是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派出所副教导员刘国良说。
尊重习俗,救助困苦,融入生活,蒙古族老人感动地称他们为“兵儿子”。据了解,五年来,这个派出所帮助牧民解决生活困难400余次,帮助4名孩子完成了大学学业,协助驻地政府将23名老人纳入低保体系。
2017年4月28日,辖区出现沙尘天气。晚上8时许,派出所接到人、羊失踪的报警。人力寻找无效,派出所官兵迅速启动奥维互动地图系统,4个小时后,牧民和走失的羊群都找到了。向科技要警力,创新性地将奥维互动地图应用到基础信息化建设中,走出了一条军民融合的新路子。
听说我们来采访,阿尔善图嘎查的布日古德邀请记者到设在他们嘎查的党员中心户看看。党员中心户活动的地方设在郎图老人家的一座蒙古包里。郎图老人是一位身材高大的牧民,他告诉我们,在这座蒙古包里,能够把党的声音传遍全嘎查,“边防流动党校”也常常邀请专家来给牧民讲课。刘国良说:“以前我们挨家挨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一些重要会议精神,需要七八个月时间,现在集中学习并层层传达,一个星期就能传达完。”
口岸之畅,畅在服务保障。提升效率优化服务,勇于担当守好国门,这是实现边境地区发展的有力支撑
边防派出所管片,口岸管门户。
作为中蒙俄三国经贸往来的重要桥梁纽带,二连口岸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驻守在口岸一线的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二连边防检查站官兵,始终牢记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创新开展勤务改革,大力优化通关环境,为口岸经济发展和边境安全稳定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