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转变的背后,是发展观念的转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深刻洞悉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跃升的发展大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将“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中央的部署,四川都有强有力的回应。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四川省委将工作指导思想调整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从强调速度到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词句调整之间体现的是四川省委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部署,尤其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决心。
重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四川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2013年5月,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强调,不以牺牲环境、损害社会和谐为代价求得快速发展;2014年2月,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取消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2015年11月,“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2016年7月,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作出《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树立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要环保,环保要经济。思路的转变,源自对民生福祉的深切关照,更源自对四川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立足发展看路径,四川经济已经迈上3万亿元台阶,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现实,加速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绿色发展是应有之义;
立足转型看方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是四川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选择;
立足优势看潜力,四川为全国3大林区、5大牧区之一,四川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水能蕴藏量,掘金绿色经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将汇聚更加强大的发展动能;
立足长远看必须,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四川山川秀美、资源丰富,同时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必须世世代代传承和守护好这份宝贵财富,肩负起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
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