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问题来了:按说,工程、土地、司法这些,并不是纪委直接管辖的范围。那么,地方官员为什么要给这个面子帮这个忙?办案人员的一个问题就很在点儿上:“魏健他是室主任,是一个厅局级干部。他所打招呼的对象是一个省部级干部(李春城),他为什么要听你一个厅局级干部?”
逻辑
其实在片中,这名办案人员也说出了答案:“因为背后是职务的影响力。纪委主要的权力是监督执纪问责,这关系到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
毕竟,纪委是“查别人”的,这一点就会让很多人“紧张”、“害怕”。
罗凯的话相当有代表性:“纪委的工作有一个特点,各个部门都能联系到,面宽。它又是个监督单位,确实纪委这个干部,就跟过去的监察御史似的,’见官大三级’。”
跟罗凯共同作案的处级干部申英则说:“这些年,全体纪委干部、整个系统干部的努力,在社会上确实影响很大,尤其对官员的约束力也很大。这样使一些人感觉,他要跟纪委干部熟,可以给当地的干部以压力。”
朱明国的话则更直接:“说不好听,人家’不怕种树的’,’只怕烧山的’。纪委书记对某一个干部、某一个党员的看法,决定这个人一生至少一段时期内的升迁荣辱。所以一般的领导干部都怕纪委,这是肯定的。”
正是凭着这样的“怕”,在担任广东省纪委书记期间,“朱明国通过向其它部门打招呼的方式,帮商人解决各种诉求”,“他打招呼的事情,很多人不敢不办”。
这就是纪检系统出现“灯下黑”、出现内部腐败的最核心逻辑,点出了纪委系统可能存在的最大寻租风险。
看点
是什么让这些执纪者违纪?“私心”、“商人的围猎”、“贪念”、“一发而不可收拾”、“自我安慰”……这些官员面对镜头的忏悔,的确说出了个人的原因。但这些历史上出现的问题,不可忽视的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曾经,这些人的权力,是没有人来监督的,“一些纪检干部觉得,进了纪委,就进了保险箱”。
一个月前,侠客岛曾经写过《岐山之问:谁来监督纪委》(点此阅读)。这个问题,今天的片中首次给了同期声,而提问者,则是习近平本人:“纪委是查别人的,谁来查你们?这个问题也要探索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