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大连银监局连发10张罚单,多家银行因为“个人消费贷款被挪用”而被处罚。
严控消费贷正是监管层的要求。“监管层严查挪用消费贷款资金,一方面是为了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引导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9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中国银监会广东监管局联合发布《关于消费贷管理、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严禁个人消费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投资及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款等行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消费贷;而个人综合消费贷最高额度不准超过100万元,最长贷款期限不得超过10年。
之后,深圳银监局在广东省文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监管要求,例如,不得以化整为零方式规避受托支付和用途管控。
而在此之前,北京、江苏等地监管部门也都先后发文,要求对个人消费类贷款从严管理,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消费贷违规购房是主因
之所以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提出了严厉的监管措施,主要原因是监管部门发现了风险:大量消费贷信贷资金流入楼市。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月均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按揭贷款)4677亿元,相比去年下半年减少500亿元;而今年1至7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
一方面,新增中长期贷款减少,而另一方面,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大幅增加。根据近期陆续披露的上市银行年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增个人贷款中住房按揭贷款占比由去年上半年的91.4%下降到了51.4%。
多家银行的消费贷款规模出现暴增,有些银行的消费贷甚至暴增255%以上。例如,平安银行上半年消费金融贷款余额2770.90亿元,上半年新发放贷款1294亿元,同比增长255.49%;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580.9亿元,同比增长164%;招商银行消费贷款余额840.77亿元,同比增长31.19%。
不过,在住房按揭贷款下降的同时,房地产市场却依旧火热。为此,近期西安、重庆、南昌、南宁、长沙、贵阳、石家庄、武汉、无锡9个城市不得不出台楼市调控措施,部分城市甚至实施了限售政策。
是什么资金在支撑火热的房地产市场?消费贷的异常增长进入了监管部门的视野。
一位房地产从业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贷流入楼市的过程很简单,一些中介会借个人用户的名义,从银行或消费金融公司申请消费贷款,从而帮助客户凑齐首付款。而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将申请来的消费贷借给购房者,则可以获得利息,实现“薅羊毛”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