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58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51家,占比25.9%。截至9月21日,新三板共有29家企业拿到A股的“门票”,从新三板“转板”的怡达化学成年内第15家成功IPO的新三板企业,转板呈加速态势。
不过,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认为,新三板确实存在融资难、融资贵,以及定位和功能的不完整的问题。很多新三板企业在新三板得不到应有的市场估值。在这种情况下,情况好的企业便选择转板。这也暴露了新三板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新三板制度和定位还不完整,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企业对于新三板信心不足。
桂浩明表示,近年来一直在呼吁新三板改革,通过改革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为相关投资股权提供一个退出的渠道。如果不能提供这些功能,市场的功能将会萎缩。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适合转板,有些企业就适合在新三板发展,这就需要对新三板有更加明确的定位。目前来看,应从制度制定、保荐团队的推荐、企业的选择等方面综合考虑。最主要的就是要“为企业找到合适的交易场所,为交易场所找来合适的企业”。
还有人将新三板称之为A股的“预备板”,对此他说:“对于这种说法我个人是比较反对的,这种解释让新三板丧失了其应有的功能,有失偏颇;新三板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有些企业确实不适合在资本市场公开上市,而这些企业要发展,也确实需要融资,新三板担负起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功能”。
从目前摘牌情况和交易情况来看,新三板的情况确实不太乐观,呈现出“掉队”趋势,对此,桂浩明告诉记者,“新三板在发展过程中第一步走得很大,也走的很好,但是在第二步的时候,数量上去了,但是因为制度不完整等方面的影响,走的并不好,这是因为发展快了,制度跟不上的缘故。目前新三板作市指数已经接近1000点,接近了起点,这种情况对新三板未来的发展无疑是很不利的。”
此外,对于新三板企业除了在转板A股外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桂浩明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转板去A股,并购也是一种选择,市场企业提供了多种选择,主要看企业自身怎么选。此外,退市也是一种选择,美国为“私有化退出”主要城市之一,纳斯达克早期也有5000多家企业,目前仅有20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