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东北证券研究所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已有近10名分析师离职跳槽。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东北证券持证上岗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共有34名,处于行业中下游水平。而今年新加入东北证券研究所的分析师则寥寥无几。对于分析师离职原因以及如何影响东北证券研究咨询业务等问题,东北证券董事会秘书徐冰未予以回应。
安信、招商广纳人才
今年吸纳人才最多的要属安信证券和招商证券。据统计,今年安信证券分别从海通证券(14.800, -0.12, -0.80%)、国泰君安(21.560, 0.03, 0.14%)证券等8家券商引入9位分析师,涉及通信、基础化工、煤炭开采、家电、军工、医药生物、金融工程和电子等行业。
去年,原安信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转会天风证券,亦有不少安信证券的分析师跟随转会,比如原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原传媒互联网首席分析师文浩等。安信证券在经历了一轮“失血”过后,今年迅速补血。一位安信证券研究所内部人士表示,安信证券今年新招了起码几十个人。
招商证券则从方正证券、国金证券(11.950, -0.17, -1.40%)、国泰君安证券、中国银河(14.680, -0.61, -3.99%)证券、中信建投证券5家券商引入8位分析师,涉及医药生物、钢铁、固定收益研究、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行业。
此外,中泰证券也从东吴证券(12.100, -0.04, -0.33%)、华创证券、中国银河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引进4名分析师,分别是银行戴志峰、固定收益研究齐晟、机械王华君和有色金属谢鸿鹤。据了解,中泰证券从海通证券挖来李迅雷坐镇后,一直有扩张计划,明年或会有吸引人才的大动作。
产业挖人和内生培养
事实上,高频的流动已成为卖方行业的一大特色。
一般而言,券商分析师的发展路径通常从普通分析师到首席,如果是业内流动,分析师们通常考虑更高的激励机制和个人职业发展,比如新东家给的职位更高或可研究覆盖的领域更广。也有不少分析师会选择转去买方,比如公募、私募等机构担任投资经理。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行业研究过剩成为常态,优秀人才依然非常稀缺。尤其是宏观、策略团队的人才非常紧缺。目前,卖方研究行业也倾向于向产业寻找人才和内生培养。
中信建投证券权威人士表示,中信建投证券非常注重员工的培养和自身成绩的提升,且造血机能强大。中信建投研究团队的招募标准正在发生变化,“目前的目标是去找行业专家。比如建材行业分析师,会去找建材行业从业近十年的资深人士,通过资格考试并在公司工作两年之后,便能拿到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证件,为中信建投证券效力”。
另一位中信建投知情人士介绍,目前中信建投研究团队中,五至八个细分行业的分析师大多具备相关的从业经历,而不是从证券行业里面去挖一些券商分析师。“挖券商分析师效果不太好,招过来一年之后就走了,呆不长。”
多年秉持产业链研究理念的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产业中的人往往也更懂行业,要从产业中挖掘人才。
中信建投上述知情人士介绍,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以“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为主要招聘渠道,立足于“自主培养”,“很多新的分析师是从校园招聘过来的,以应届毕业生居多,需要工作两年之后才能拿到证书”。
申万宏源(5.900, -0.03, -0.51%)也是一个内生培养分析师的例子。据记者了解,申万宏源长期坚持以内生培养为主,依靠内部的人才机制促进新入职人员成长,打下证券研究基础,培养年轻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