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盈利能力是关键因素
剖析赛纬电子、智业软件、世纪恒通被否以及森达电气主动撤材料的案例可以发现,这四家公司存在一共同特征,扣非净利润规模不足3000万元。有业内人士表示,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是一个重要门槛。
不过,证监会发审委相关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业绩规模只是IPO审核的其中一项,净利润规模较大在审核时是个加分项,但并非净利润未达3000万元就容易被否,也不是说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就上了“保险”。IPO审核是个系统性工程。
该人士表示,创业板的审核理念一直未有重大变化。2016年1月1日实施的《关于修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的决定》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一)发行人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二)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三)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二千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四)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三千万元。
“以往的过会案例,上创业板的企业净利润都远超1000万元。净利润基数太低,监管层难免担忧其主营业务是否过于单薄,是否具备持续盈利能力。但现在各种新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监管层也要与时俱进调整审核理念。相关公司若能证明其可持续盈利能力强,依靠资本市场的力量可以迅速壮大,监管层也不会过分纠结于现状,只要符合发行条件就可以。”上述人士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创业板的上市标准降低了,而是选拔一批未来有前景的“种子选手”。要够得上这一标准也是很有难度的。
“在符合发行条件的前提下,发审委不会纠结于净利润规模,但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可持续盈利能力。”上述人士表示,如今年3月28日,证监会发审委共审核9家企业的IPO申请,其中8家过会、1家被否。过会企业中,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前两年扣非后净利润都是1000多万元,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扣非后净利润1400多万元。
三大问题成“杀手”
中国证券报记者对近年来未过会企业进行梳理发现,主要存在八个方面问题:持续盈利能力、内控规范、信息披露、主体资格、募集资金使用、会计核算和中介报告瑕疵。其中,前三个问题是发审委关注的重点。如果在这三个方面存在问题,IPO申请基本被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