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的钢管企业位于绍兴下属的嵊州市。8月12日中午,嵊州市相关部门接到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协调联络组交办单。嵊州市当即成立由分管副市长带队,环保、公安、水务、属地街道等相关人员和专业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对上述钢管企业的厂区车间、雨污水管网展开实地检查。
经济观察报从环保部了解到,在推进边督边改过程中,各地都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了一套实用高效的工作机制,每个省的情况不尽相同,以确保整改顺利落实到位。
浙江省实行的领导包案制度,即对重要案件由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包案,包案领导亲自参与案件调查,亲自到现场解决问题,亲自研究制定整改方案。
浙江省共派出8个信访督办组33人,进驻各市督办指导。对于前述提及的由督察组圈定的“重点件”,由各市党政主要领导领办,明确专人负责,立行立改。与此同时,所有信访件均明确边督边改工作要求和反馈时间节点。
在浙江省环保厅的官方网页上,显示着督查在过去二十几天当中的进展。关于督查的信访问题以及相关的处理办法,每天会进行汇总并在这里公示。
根据公示的结果,督察出环保问题的企业来自各行各业,从养殖到餐饮,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全部都有涉及。而整改也根据环保问题的严重程度,或整改,或永久关停与拆除。
这一系列的工作流程显示出,此次环保督办的响应速度极快,办事效率很高。以督查中的杭州市富阳区为例:督查期间,富阳区在接到举报件之后,富阳区委、区政府采取了“连夜排查取证+天亮强制拆除”的模式,共拆除铁红粉、炭黑加工点40家。
义乌小商品“关门潮”
9月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显得有一些慌乱。
眼下,在义乌的多个小商品市场,门店关闭的情况不在少数。义乌商城集团的业务咨询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关店多数是暂时性的行为,也系店铺主动的行为,但具体的关店数量难以统计。
一位在义乌经营外贸生意长达十年的企业主向经济观察报证实了这一说法:“督察组来浙江后这里一度有些恐慌。由于此前市场上传言一些污染企业的负责人被抓并迅速判刑,有些对自身产品环保信心不足的门店担心督察组会来抓人,便选择了关门。“如此一传导,陆续门店又关停了多家。随后商城集团进行了辟谣,某些店铺随即恢复了营业。”“当然,店面关门还有一个原因是,也是为了防止督查过程中顺着门店找到产品所在的工厂。”这位企业主向经济观察报解释说,“这些小商品的产业链上游,一些生产工厂也都选择了暂停生产。例如五金工厂、饰品工厂,现在很多处于停业和停产状态,他们在等督查之后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