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压顶 边削成本边卖资产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巨额债务和诉讼官司缠身,让雨润在经营困境里不停挣扎。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雨润的现金结余加上定期存款、质押存款以及受限制银行存款共计约2.1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3.5亿港元减少39%。需要偿还的贷款为71.5亿港元,其中67.5亿港元的贷款将在一年内到期。同时,多家银行、建筑商及地方政府,已经对雨润集团提起诉讼,以这种法律方式请求还款。
虽然雨润方面表示上述贷款可以到期重新借贷,但去年就开始出现的贷款逾期问题仍未能得到全部解决。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雨润共有约7亿港元的贷款在报告期末仍未续贷或偿还。
雨润方面表示,一直在与相关银行商讨重续事宜,但需要过程和时间,目前已有部分贷款和银行达成协议,将还款期延长至2017年下半年或之后,逾期贷款对公司业务运作没有重大的影响。
为减轻财务压力,雨润也在试图削减成本及资本支出。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雨润的经营费用为港币6.1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港币7.62亿元减少18.8%。雨润表示,经营费用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销量下调导致运输成本减少。
此外,为了减省开支,雨润对部分岗位采取了进一步压缩措施,因此工资及相关员工成本有所下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雨润在国内和香港共聘用员工约1万名,相比2016年12月31日约1.2万名,半年间雨润减少了约2000名员工。
雨润还表示,在严格遵守控制投资成本的原则下,因为市场的变化及自身的业务状况而严格地对扩张速度进行了调整。上游屠宰方面,雨润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产能为5515万头,比2016年12月31日的产能减少60万头。
即便如此,雨润的财务困境也并未得到明显缓解。雨润不得不走上卖资产自救的道路。事实上,近年来,雨润多次出售相关资产。2016年,雨润曾以6671万港元出售一家出售冷鲜肉及冷冻肉的全资子公司。目前雨润方面仍在试图出售其他非核心资产来减轻压力,并且仍在寻找潜在的策略性投资者。
内外受困 多元化发展失利
在业内人士看来,雨润正处于内外交困、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短期内突破经营困局并非易事。
雨润首先面临的就是整体行业低迷的困扰。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在中国肉类市场上猪肉居于主导地位,但是从近年的数据来看,消费升级后,消费者对单一猪肉制品的依赖性降低,对牛羊肉、鹿肉、驴肉等肉制品的需求不断攀升。此外,商超熟食区肉制品对雨润食品的销量也构成了冲击。因为相对于那些大品牌以及有包装的肉制品来说,熟食区肉制品的成本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