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进口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海运的回暖。数据显示,2017年1-7月规模以上港口货物73.3亿吨,同比增长7.9%。其中沿海港口吞吐50.5亿吨,同比增长7.5%。
其中7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0.7亿吨,同比上涨10.3%;全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3.4亿吨,同比增长7.3%;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27.9万标箱,同比上升10.2%。
各种货运数据的全面回暖,确实得益于大宗商品需求的提升。
全国工商联金业商会专家刘海民告诉记者,目前钢铁出口下降,国内钢铁生产在加快。“加上钢铁价格上升,可以判断,钢铁需求强劲是真实的。”
数据显示,2017年7月中国出口钢材696万吨,同比下降32.4%;1-7月中国累计出口钢材4795万吨,同比下降28.7%。
不过他也指出,目前钢铁企业加快生产,也与今年冬季北方地区限产有关。“现在不多生产的话,未来难以赶上(需求)。前几年钢铁生产是负数,现在需求增加,加上预期未来向好,所以钢铁价格高且生产快。”
经济新周期到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大宗商品的运输量大幅增长,并不是一个孤立现象。
铁路总公司的数据显示,7月全国铁路集装箱运输、高铁快运、冷链物流等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集装箱、商品汽车运量同比增幅分别为40.8%和66.7%,冷链物流同比增长120.1%。由于集装箱与外贸关系密切,显示外贸较为强劲。
“今年以来的外贸数字的确在转好,至少摆脱了过去几年外贸的徘徊甚至下降的局面,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但是也要客观分析。因为和过去对比的基数仍是比较低的,目前应该属于一个恢复性的增长。”北大经济学院教授王跃生认为。
“同时,不能说全球外贸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只是有所恢复。”他说。
此外,2017年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978亿元,同比增长10.4%。也显示出内需的增长。
“今年内外需求都有好转,一方面价格回升促进企业利润改善、生产加快,是今年经济增长回升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外需显著回暖,今年进出口增速较快,带动了物流运输业。”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刘学智表示。
事实上,全球经济的确有回暖的迹象。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23日公布的最新预测,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3.5%,比2016年提高0.3个百分点,创3年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