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大国与强国的悖论国产电影要用精品实现突破
数据 整个2016年,国产电影制作总数达944部,院线上映334部,但在豆瓣上评分超过7分的高分电影,只有15部,中国电影产业需要一场“淬炼”。2016年,中国人均观影次数仅达1次,而北美达3.7次。中国每百万人口拥有的银幕数量是30块,而北美达121块。
面对院线和票房市场的增长,很多人问,中国的电影银幕数量是否已经饱和?
“这个时间点上谈饱和为时尚早。”大地影院集团总经理于欣指出,未来中国的银幕数量和票房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我们刚过了一个迅猛的增长期,将进入平稳的相对成熟的增长期,这样的转变造成了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
经历了过去几年的狂飙突进,中国电影行业在2016年迎来转折,增速降至个位数,曾经的狂热发展瞬间跌入冰点。与之相对应的是,影视行业个股股价一蹶不振,影视资本迈入寒冬。
任仲伦认为,影视产业寒冬缘于目前国产电影面临粗制滥造、类型单一、资本驱动等问题,缺少《摔跤吧!爸爸》这样真正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电影。“我们的供给数量一直在增长,但供给的有效性却在下降。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高电影供给的质量、供给的有效性,供给结构的合理性,把中国电影产业的‘痛点’变成‘亮点’。”任仲伦说。
任仲伦以一组数据来举例分析,2016年国产电影制作总数达944部,离年产千部仅一步之遥。其中,院线上映334部。中国已然是一个电影大国,但“大”不等于“强”,缺少真正能让观众满意的优质影片、能让观众记住的经典作品。
“国产电影要尊重观众。”华谊兄弟副董事长兼CEO王中磊说,中国的电影观众并不是像大数据描述的“只想娱乐不想思考”的年轻人,他们的鉴赏力和判断力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提升。面对票房增速的放缓,面对海外大片的压力,中国电影突破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生产真正的优质电影,满足中国电影观众对好电影的需求。(记者 李慧)
(责编:赵春晓、杜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