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马诺指出,技术的发展顺序在中国却被打乱了,中国要重建这个顺序。
谁在推动技术创新?
“在新技术的产生过程中,背后的推动力量是人力资源以及教育。”马诺表示,与传统资源相比,人力资源是非常特别的一种资源。
“传统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黄金、森林等,当你使用得越多,剩下得越少,它会穷尽的。如果是人力资源,使用人类的创意越多,它产生的价值也就越多,这就是传统资源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区别。”
那么,如何更多地挖掘人力资源的潜能呢?马诺认为:“教育是根本,一切源于教育。”
需要指出的是,马诺所理解的“教育”,意味着用一个开放的头脑代替一个空洞的头脑,并不是将整个头脑填满。
“学习并不是教育,学习就是累积各种各样的工具,但是有了这些工具,如果你不创意性使用它,是没有用的,只有创意使用这些工具才叫‘教育’。”马诺说。
与中国传统理念不同,马诺认为教育不是从书本开始,而是从游戏开始。
他说:“教育是从儿童时期开始的,虽然小孩子在玩游戏,但是他的脑子里想的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东西,他想的是整个宇宙、太空和火箭,这是他们的梦想,而一切都是从人们的梦想和愿景开始。”
中以如何撬动地球?
中国是联合国公认的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且制造业总值甚至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马诺指出:“中国的工业能力非常强,但是研发的能力比较弱,而研发的原材料就是技术。”
相比之下,以色列的工业转化能力较低,但原创技术却很丰富。
“我们的使命是找到一个支点或者放大器,就像杠杆一样。以色列的经验可以作为中国技术提升的放大器,中、以两国在高科技行业是最具有互补性的。”
不过,虽然中、以两国具有互补性,但真正操作起来并非那么简单。马诺指出:“中、以两国之间有文化、语言、商业方面的鸿沟,也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同时,政府体制、行为方式也不一样。”
所以,在技术转让方面,这是一场接力赛。
“技术转让需要一个团队的成员共同参与,当他们来传递这个接力棒的时候必须要实现顺畅的衔接,如果一个人棒掉了,那么这个比赛就失败了。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在两个国家之间实现这样顺畅的接力。” 马诺解释道。
对于中、以两国未来的合作,马诺充满信心。“虽然以色列是一个小国,但是和中国在一起,就能找到一个支点,联合撬动整个世界。”
孙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