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将至 时不我待
未来几年,我国分享经济仍可保持年均40%左右的增速
席卷全球的分享经济风潮,驱动着资产权属、资源配置、组织重构、供需重塑和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其发展路上绝非只有鲜花和掌声,期待之高与担忧之甚、动力之强与阻力之大如影随形。
对于我国分享经济“成长的烦恼”,社会议论比较集中的是诚信体系不完善、监管思维手段落后、法律法规不适应、传统力量阻挠、产业发展不成熟、统计监测体系不完备等。
在张新红看来,“这些问题更多是表面上的,根本矛盾在于信息生产力与工业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我们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发挥决定作用的是信息生产力,但原有的生产关系,包括社会制度、法律法规、管理方法都是在工业化大生产条件下形成、为工业经济服务的。此外,还有信息社会需求与工业社会基础之间的矛盾、信息经济活动与工业经济思维之间的矛盾,转型过程中必然会有不适应”。
为了支持、鼓励分享经济发展,相关的国家政策正在陆续出台。
“分享经济”早期在中央文件中亮相,是2015年9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整合利用分散闲置社会资源的分享经济新型服务模式”。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发展分享经济”。“积极发展分享经济”也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分享经济还被两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去年的“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到今年的“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
此外,信息化发展、消费、物流、交通、制造业等相关领域新出台的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及鼓励分享经济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家发改委就《分享经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提出允许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分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适应分享经济特点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监管模式等规划布局,正式发布后或将带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分享经济仍可保持年均40%左右的增速。除了高速增长,分享经济还呈现出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重塑就业形态、平台企业走向全球化布局和生态化扩张、包容性监管与协同治理模式形成等发展趋势。
张新红认为,从中长期看,分享经济还有一些新的关注点:一是分享续航,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二是推动转型,包括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和从管理型政府向网络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三是对大数据应用的推动;四是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深远影响。
分享经济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制造业、农业、教育和养老,都是需求强烈、潜力很大,技术条件和模式基本成型,但目前尚未发展起来的大风口。”张新红说,“长远看,分享经济发展必须过好认知关、条法关和自律关,政府、创新型企业、传统企业和个人都应顺势而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锐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