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事情,每个村都有。入驻潞城两年,张杰足足写满了10个笔记本:“政策无法解决所有问题。老百姓的诉求只要是合理的,我们都会帮他办。”
俩院分九份 解开疙瘩重成一家人
在潞城镇北、运潮减河岸旁,有个召里村。古时这里有供来往官员途中食宿的驿站,如今,许多河北的商旅游客仍从这里进入北京。
召里是棚改二期的村。看到一期的好政策,大伙儿都愿意迁上楼,但有些几十年结在心里的老疙瘩,不那么容易解开。
北京新奥集团的驻村代表夏超和村书记田雷就碰上了这么一家九口。
南街70号和71号,有44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李家老父亲去世后,二儿子接了班到城里工作,老大和老三就住进了两个院子。
没想到过了没几年,老三结婚自己申请了宅基地,老二回村里住上了给老二的房子。可在二十多年前确权办证时,俩院子就变成了老大老三的名字。不服气的老二联合家里五个姐妹将老大老三告上法庭,一通折腾之后,确权取消了,恢复成老父亲当年的盖房文件,哥儿几个再也不说话。
情分一断就是20年。棚改消息传来,家家户户都坐不住了,开始分头找田雷和夏超。
“一家人哪儿能说两家话?”有村书记撮合,再加上大姐从中调停,几户街上见面都扭脸儿的亲兄弟重新坐在了一起。夏超也请驻村律师来,给这家人普及财产继承的准则。
最后,全家人同意将两宗宅基地分成九份,老大、老三因为各另有宅基地,就换成了现金补偿,老二一家有两套房,老母亲和姐儿五个一人一套。“总算让大家都满意。”夏超舒了一口气。
村村都公示 一把尺子量到底
帮村民拔出心中钉子,固然是棚改顺利推进的原因之一。可又是什么让所有人在十几天里迅速签约的呢?
张杰说,是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阳光拆迁政策。
这把尺,明明白白地写在棚改前发到家家户户的“明白书”里。明白书里列出一条条的“帮您算算账”,大到安置房面积、宅基地补偿款,小到一头牛、一只鸡,从成千上万的补偿款到细到10元的奖励金,都有详细说明。
尺子定下就不能动。和帮情况特殊村民申请政策不同,每平方米3850元的补偿款一旦划定,就是想多要10块钱,那也没戏。
“一把尺子量到底,做起来容易,说起来难。”夏超从进了村,就等于进了村民的“包围圈”——这家为什么多,那家少了哪儿,个中原因都得一一说明。村口贴出来的公示,也让有疑虑的人放下“小九九”:家家户户的新老宅基地认定结果、安置人口、经营面积、评估报告、拆迁补偿款,大数小数都列得一清二楚。
为了让老百姓踏踏实实地拿起笔签字,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没有午休,也没有周末,随时答疑。2016年9月15日,二期签约开始,李文利大姐头一批就签了字。“我家六口人,两个院子。之前在家就算好了,一个院子按面积来,一个院子按人口来,最后分了四套房,还有现金剩余。”看着自家选的安置房一层一层地拔高,李文利大姐心里又踏实,又兴奋。“冬天咱也能用上楼房的暖气,不用再受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