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建议,在进一步增强消费拉动作用的同时,要更多地从供给侧入手,加快推进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或改革、转型、创新,增加新供给,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让“夜间灯光”再亮些
“夜间灯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的活跃程度。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1万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经济如何继续增添活力,使“夜间灯光”更亮一些?
“要让中国经济的‘夜间灯光’更亮,关键要解决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这两大问题,要依靠改革创新来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李佐军说,改革,就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创业者和地方政府等主体的积极性,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创新,就是要不断提升创造力和竞争力,使市场主体更具活力,使经济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
刘学智表示,当前我国经济仍然面临着不小的下行压力。要让中国经济的“夜间灯光”更亮,既要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也要加快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必须牢牢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0%,但这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中国仍然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刘学智说,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会起到比较稳定的支撑作用,而且在带动就业方面的作用更明显,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也大有帮助。因此,应该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和商事制度改革,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徐洪才认为,要让中国经济的“夜间灯光”更亮,离不开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发展不能再走“老牛拉大车”的路子,而是要加快从汗水驱动转向知识驱动、智慧驱动,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知识含量、科技含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徐洪才还指出,当前,我国还应加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农村和城市的资源流通渠道,盘活城市和农村的存量资源,使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激活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加快城镇化进程,使三四线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夜间灯光”也亮起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