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川蓝光集团斥资4亿多元打造的商业旅游项目,“峨眉院子”从规划时就嵌入了浓郁的川西韵味。“小镇不火,还是因为缺少文化内涵。”文化部对外交流专家、导演罗可歌是“峨眉院子”实景剧的总导演,他认为,文化“硬件”容易打造,但真正注入文化之“魂”,还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实现“文化重构”,是让文化旅游项目能够“活”下去、“火”起来的关键。
记者走访时发现,为提升古镇文化内涵,当地除了在古镇中嵌入了互动式的文化演出外,还集中展出了峨眉山、乐山的本土文化,以破解商业古镇“千镇一面”的尴尬。
小镇设立了西坝窑博物馆,这里收藏了1500余件色彩艳丽的当地西坝窑出土的瓷器。走进博物馆,记者在墙上看到了许多考古学界大师们的点评。其中,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理事陈丽琼写道:“巴蜀黑瓷之巨臂,窑变花釉赛环宇。”
来自成都的游客刘红和几个朋友参观完博物馆后很感慨。她说:“真没想到,我们在宋朝的时候就能生产出这么漂亮的瓷器,真的太神奇了。和很多古镇不同,在这里,所有的文化项目都免费。”
推动供给侧改革提振“文化自信”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消费升级的重要支撑。专家认为,“峨眉院子”的转型样本,折射出文化消费的市场潜力,对于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启示意义。
西财智库CEO汤继强认为,文旅产业交互交融将释放出强大的市场潜力,不仅能拉动消费升级,还有利于提振文化自信。“随着消费升级,过去单一的旅游或文化产品的局限性逐步凸显。两者深度融合,能够促使游客在品味文化中蕴育新的消费热点。
“传统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让文化项目符合当下的审美观念,才能够更好地让年轻人接受。”罗可歌认为,当前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要让传统文化进一步生活化、大众化,让更多的游客参与互动,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让文化的“魂”深入大家的心。
峨眉山天工开物文化旅游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鑫参与了“峨眉院子”的项目。他认为,还要创新机制,让商业与旅游业更好地融合互动。“我们让商家参与演出,既降低了运行成本,也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有做客的感觉。”
针对当前旅游业中的“古镇热”,峨眉山市旅游局局长罗平昌还建议,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盘活“古镇”这一载体。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们相信,有更多文化元素注入的古镇,未来可能成为旅游业的又一个增长点。”
(责编:贾兴鹏、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