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李国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也在不断升级:过去是“能不能吃饱”,如今则是“能不能吃好”以及“能不能吃得健康”。可见,需求结构变化后,供给也就必然要随之转型。本次会议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主要内容原因即在于此。
对于当前的中国农业来讲,一边是消费者对国内农产品质量信心不足;另一边则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种粮领补贴”思维模式依然严重。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我们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呢?科技创新显然是重要的突破口。必须指出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体系一直更加关注如何提高农产品产出量,而对农产品本身质量发力相对较少。与此同时,我们以往在推广先进国家农业科技成果时又相对较为简单直接,而对农民实际生产中遇到的作物质量问题却关注不够。因此,本次会议强调“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用意就在于优化农业科研资源配置,补齐我国农业科技的短板,最终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促进农民增收。
重点三:健全创业创新机制
【会议指出】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加快深化农村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
【解读】
周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具体农户的生产作业还是企业参与农业规模化生产,都需要在一定的体制机制下完成,良好的体制机制可以为农业生产创造稳定、有利的环境,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在农业体制完善与机制创新中,要素的作用非常突出。过去,我们的农业要素在发挥作用过程中会有一些障碍,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就是要通过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资源要素更加市场化,充分鼓励农民、企业参与其中。
在具体的改革方面,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了多项举措,涉及价格、产权、财政、金融及创业创新,以农村金融创新为例,农业生产抵押物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生产获得更多金融支持的瓶颈,而通过推动金融创新,就是要尽量减少这些“束缚”,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未来,通过这些具体改革的推进,“三农”发展将会迎来更为便利化的市场环境、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及技术支持,这些都可以推动“三农”发展迈向一个新高度。
明年,在具体推进这些改革的过程中,还应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推动审批机制的改革,简化审批手续,为企业参与农业生产提供更为便利的环境。同时,地方政府也要提高积极性,积极落实中央完善体制、创新机制等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创新,瞄准问题,解决问题。
(责编:乔雪峰、夏晓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