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李东东:难忘告别“铅与火” ——我经历了从铅排到激光照排的报纸编排变革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 2021-08-25 18:32:25
A+ A-

本文作者系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十二届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曾先后在新闻出版单位、地方党委、国务院部委工作。历任经济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特刊部主任,湖南省张家界市委副书记,国家体改委副秘书长,中国改革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现任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本文写于2021年8月。

“1987年5月22日:中文日报首现激光照排系统整版输出”“1987年5月22日,《经济日报》的4个版面全部用上激光照排,世界上第一张用计算机屏幕组版、用激光照排系统整版输出的中文日报诞生了”……这些而今随手能从网络上查到的关于计算机组版、激光照排的信息,在年轻人看来,可能是遥远的、早已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可真是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于我而言,则是我新闻工作经历中一段实实在在的历练和记忆。

我从事新闻工作10年,虽然仅占我50年工作履历的五分之一,但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弥足珍贵。我的新闻工作岗位在《经济日报》,分三段,先在农村部,后调总编室,再调增刊部(特刊部)。若以蓝笔喻采写、红笔喻编辑来标志,是先用蓝笔,后用红笔,而后红蓝并用。

那真是一段生气勃勃的时光。改革开放初期,全党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日报》应运而生。上世纪80年代,在安岗、范敬宜等同志领导下,报社集聚了一批朝气蓬勃的中青年新闻人,大家都明白,这张年轻的报纸没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那样与共和国同生共长的党报大报的资历和积淀,因而全社上下充满了创业、向上、打出一个新天地、创出一个新品牌的奋斗精神。

那时报刊、书籍都是铅字排版,《经济日报》这样的对开报每天也只有4个版,版面十分珍稀。一版为要闻版,二版为主要经济新闻和要闻转版,三、四版为一些主力部门的固定专版,很少有机会遇上小部门临时能拼一块半块专版的事。我在农村部采写农业和农村新闻的同时,也接受过做专题、专版的报道任务,对于我们小部门领到的这种“计划外”专版任务,我都把它看作机遇——虽然读研究生时没有版面课,我父亲李庄也从未向我讲解过报纸版面,但我一定要从完全不会到完全学会,把做版的山头攻下来。那个阶段,没白没黑,加班加点,一门心思向能者学习,有个机会就上手锻炼,总之,催迫自己尽快把办报的采、编、画版全般手艺拿下,大大小小的专题、专栏、版面,也在奋斗过程中越做越好了。到1984年参加中央书记处安排的西藏调研回来、做西藏专版时,已腾挪自如,版面语言发挥得不错,被评为当年报纸好版面。而我不知道的是,这种努力奋斗的成果也受到了报社领导注意,在1986年年初编委会决定新闻改革、先改版面风格和面貌时,选定我来实施这一任务,将我从农村部调至总编室。领导与我谈话、宣布我去总编室任副主任时,第一个具体要求就是:明天开始上夜班,短时间内使报纸要闻版的版面面貌一新。

不知是不是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总编室“为人作嫁”编稿子、上夜班精雕细刻做版面,那黑白颠倒的编辑工作,也成为我的新闻生涯中乐此不疲的事情。恰在我的总编室生涯初期,遇上了中国印刷业变革的历史性事件——告别“铅与火”;《经济日报》在这场报业出版革命中冲锋在前,总编室夜班则正站在新闻编辑工作前沿。于是我成为亲身经历过铅排出报、又是第一批坐在电脑屏幕前守着组版员连夜排要闻版版面的新闻人。印刷业“光与电”的时代,是科研人员、印刷人、新闻出版人一起携手迎来的。我是在新闻编辑岗位上,经历了新闻内容与编排形式革命性结合的创新、创造、创业,感受艰辛,品尝收获。

1985年5月,《新华社新闻稿》首次采用“华光Ⅱ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获得成功。继而,采用计算机激光照排在比之大若干倍的报纸上是否可行?如果实现,由书版向报版的过渡将是又一次意义深远的突破。1985年年中,《经济日报》成为“华光Ⅲ型”大报应用试点;1986年年底,在代印的《中国机械报》(周三刊)上告别了铅版;终于到了决胜时刻——《经济日报》主报、特别是新闻版要上计算机排版了。1987年3月初,《经济日报》正式拿出一个版面进行计算机排版,经过两个多月历练,5月22日,4个版面全部改为了计算机排版,也就是说,在白班预拼版先期实现电脑排版的基础上,夜班现拼要闻版实现了电脑排版。

此际,正是我的“红笔”之初,而由于编委会调我到总编室就是为了改造、美化版面,所以我们几位主任、副主任的白夜班轮换中,我上夜班居多。这几个月的夜班编辑工作,因此由之前与铅排车间密切合作变为与新生事物——激光照排车间密切合作。身历计算机组版探索、起步阶段,每晚,我在夜班编辑办公室和照排车间两头跑,一边为新技术所提供的美化版面的能力而鼓舞,放手设计版面,谨慎“看守”电脑拼版,一天天地满怀希望顽强坚持;一边要常常应对时不时发生的各种想也想不到的技术问题,特别是“改后出错”现象,最初阶段简直比铅排时还要累,提心吊胆,累心。有时,眼看着在电脑屏幕上已删掉了几个字,不料它们又在后面什么地方冒出来;有时在标题上出问题,要么是有的字显示不出来,要么是校改后又丢了;有时二校改过的错,三校时又出现了,防不胜防。最惊险的一次,后半夜两点多了,车间主任突然来告诉说早已改定付印的三版找不到了,急得我和编辑、车间主任围着组版员干着急,生怕因而出晚报。于是,我两眼瞄着两头,这头瞄着要闻版最后一遍改样、检校,那头瞄着检校组查找三版的付印样,差点儿就准备整版重排了……

从春到秋,奋斗了几个月,转眼到了10月中旬。为确保《经济日报》在党的十三大期间新闻报道、报纸编印万无一失,到底是坚持负重起步艰难前行的计算机组版激光照排,还是为求保险重开铅排车间(那时铅排车间里组版台、铅字架都完整保留着),当时确有不同意见。报社领导决策前要从编辑和排版印刷几方面听意见,首先要求总编室拿出明确意见。谭鹏主任和我仍是一人白班一人夜班坚守阵地,我俩立下“军令状”,编辑部决心与照排车间紧密配合,坚持继续电脑组版;但为确保万无一失,同时与印厂厂长商定,备好铅排车间和另一套人马,包括拣字师傅和组版师傅,并将所有铅排骨干师傅的电话和家庭住址一一记录在夜班,以备万不得已时,连夜接人,临时开铅字排版车间。干到11月初,我们终于舒了口气,高兴地庆祝安全、圆满完成了十三大期间出报任务,并且是以新技术扛下了大任务。更值得欣慰的是,这也就意味着报版永远不会再退回铅排了。

就在王府井大街277号大院——曾经是中共接管国民党《华北日报》后的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社社址,后来成为经济日报社所在地,国产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在编辑部和工厂的倾力合作共同努力下,经受住了起步阶段的种种波折与考验。1987年年底,有关部委组织了“华光Ⅲ型”计算机激光报纸编排系统国家级验收,郑重宣布:这是报纸印刷工艺向现代化迈进的一项重大改革;《经济日报》是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计算机激光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日报。

白驹过隙,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今年“七一”,举国同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继承党的新闻工作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前波后浪,代代相传,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神圣的职责使命任务,更好推动党和人民新闻事业发展,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担当重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责任编辑:李平书 CN080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