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曾让院长泣不成声
“我记得2012年这部戏原定只在故宫里演出一场,恰好被刚上任的单院长看到了,单院长看完就说没想到故宫的年轻人还有这样的才华,所以当即决定加演。正好还赶上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冯明珠来故宫交流,冯院几乎是流着眼泪从头看到尾。演出结束后她和单院长是第一个起立鼓掌的,一直到接受采访的时候冯院长还泣不成声,因为剧里所演的很多人就是冯院长的老师,勾起她很多的回忆。”
故宫人择一事终一生
在给故宫非职业演员排戏的前后三个月过程中,毛尔南最为感慨的是“故宫真是卧虎藏龙,这部戏的编剧是故宫的编辑,面试演员时,有一个是从北外毕业分配到故宫的,她一下就演了一段赖声川导演的《暗恋桃花源》片段,结果一问是北外戏剧社的活跃分子。当然,还有更多的人是一场话剧都没看过。还有,这部戏的音乐也是他们自己作曲,一个从小学小号的男生。服装是我说了样式,他们去淘宝找来的。就连舞台上的布景,也是由故宫工人照图纸做的。因为我们之前没有经费,这群故宫人做事那种‘择一事,终一生’的态度也深深影响到我。所以我就想跟观众说,把掌声留给可爱的故宫人,把批评留给我们戏剧人”。
编剧王戈 人物都有原型参考
“海棠依旧”含义深远
王戈起的“海棠依旧”和故宫的雅致一脉相承,“我在故宫最爱看海棠花,这部戏虽然发生在抗战的历史背景下,但我不想写得那么沉重;再有就是李清照有一首词:“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首词和这部戏有一些联系;最后一点,海棠花总在开,总在谢,一年又一年,就好像故宫人这个群体,我也想通过剧名来致敬前辈。”
“最开始,写这个戏是院里交的任务,结果写出来拿给同事看,被他们一通批评,当时就把这事放下了。后来我还是对这段故事有感情,就又重新写了。我觉得作品还是要展现故宫人的气质,写到人性,把作品立住。在整个写戏的过程中,单院长对这部戏的每一个细节和段落都特别熟悉,他还专门嘱咐我把留守北平人的那段戏加上,他特别关心戏的进展。”
故宫演员 仿佛遇见了文物的守护者
毛尔南导演曾说他是以一个非常放松的心态来故宫排戏的,“我所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对戏剧的热爱,我的目的不是让他们成为专业演员。所有人员都是故宫员工,相比之下,我这个圈内人倒成了圈外人。”
通过排戏,这些年轻人变化特别大,“每一次在聚光灯下,真实的历史照片出现在纱幕上,与舞台上的人物群像合二为一时,观众席中都传来低泣声,令人动容。”五年来的六轮演出,让全国的博物馆同行了解到这个戏。演员李贞子说:“最难忘的是在太和门前排练的那晚,明月高悬,大家在金水桥畔排练,台词回荡在空旷的广场上,像是历史的问答。想到从前,故宫前辈也是在这里将古物整装运出的,那一晚,时间好像流回到民国,我们也仿佛真正遇见了这些文物的守护者,与他们灵魂相交。”演员李璐说:“热爱故宫不再是一句口号,这里和你的生命发生了联结,虽然能量不同,但我们愿意继承老先生们骨子里那种担当,看护故宫文物,我们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