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东起乡,教师李朝文拄着拐杖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至今已经第30个年头。
3.尊重实际贡献、增强职业吸引力还需努力
《支持计划》提出,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在剩下的两年多时间,还应在哪些方面发力?
“各地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进度不一,教师编制需进一步向乡村学校倾斜,队伍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邬志辉坦言。
调查报告指出,小规模学校编制紧缺,教学点普遍存在“多科一师”“多班一师”的现象,教师工作量偏大,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新课程改革、教育现代化等新形势都对教师编制提出了新需求。
邬志辉表示:“生活补助政策虽然实现了连片特困地区县全覆盖,但是相对全国乡村地区来说,覆盖面如果不扩大,一些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就享受不到这一政策。部分地区县级财政压力依然较大,教师生活补助标准依然偏低。”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表示,教育部将着重抓待遇改善,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抓编制统一,确保乡村教师配齐配足;抓交流轮岗,促进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抓教师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邬志辉则建议,要利用精简压缩和“事改企”回收编制,设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满足满编、超编乡村中小学对教师的补充需求。适度扩大乡村教师高级职称岗位比例,积极推进评聘结合。探索建立多层级的教师岗位制度,保障不同年龄段教师都能有上升空间。评聘标准要体现乡村教学特点,尊重教师实际贡献。支持师范院校专项招收乡村优秀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定向培养,提升乡村教师学历水平。
王定华透露,教育部正在制定“教师教育振兴计划”“师范专业认证”“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师培训标准”,在加大对优质师范专业重视的同时,推动乡村教师教学工作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本报记者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