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物内一张三人合照
他想找到另外两人
特殊年代再加上时间久远,很多烈士都没有留下照片,但乔永志很幸运,他手里有一张父亲穿着军装的照片,照片已经泛黄了,乔永志已经60多岁,头发斑白,但是父亲乔荣在乔永志眼里永远是20岁的模样。从朝鲜祭拜回来,乔永志很长一段时间心情都很难平复,以后,他要带着自己的子孙去朝鲜祭拜。能亲自去父亲墓前祭拜,了却了乔永志60多年的心愿,但他还有一个遗憾,想要完成。
乔荣牺牲后,乔永志和母亲收到了从朝鲜寄回来的乔荣的遗物,东西不多,但有一张照片,是乔荣和另外两位战友的合影,照片中乔荣和战友都穿着军装,年纪都在20岁左右,但遗憾的是另外两人没有标注姓名。乔永志希望找到照片中这两位父亲的战友。
“这段时间我一直都在打听,几经辗转,找到了一位健在的和父亲一个连队的老人,可是老人90多岁了,眼睛看不清东西,无法辨认出照片中的两个人。”乔永志说,他在努力寻找照片中父亲的两位战友。如果他们也牺牲在朝鲜,他希望找到他们的埋葬地,以后会一并祭拜,或者找到他们的亲人,把照片送他们一份。
找到亲人的欣慰
不曾放下的寻找
烈士亲人寻亲之路走得很难很苦也很痛,但是他们却从未断过思念也从未停止寻找的脚步。张经武烈士的外甥8月初联系记者确认信息,得知舅舅的埋葬地后,显得很激动,张经武烈士虽然没有自己的子女,但是他的侄子和外甥这么多年一直在寻找,想知道亲人的埋葬地,更想去墓碑前磕个头献束花,这个愿望他们终于可以实现了。
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名单,生怕落下一个,生怕落下自己的父亲朱万春的名字。但是最后,朱洪毅还是失望地告诉记者,先后公布的两份名单里都没有他父亲的名字。朱万春烈士是从吉林省海龙县康达营乡五块石村参军的,志愿军42军,任过通讯员,1950年在新昌里战斗中牺牲。朱洪毅有一张父亲的照片,穿着军装的父亲很帅气,这张泛黄的照片他总是随身携带,这么多年,他从未放弃寻找父亲的埋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想去祭拜父亲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
祝福和感谢
让我们明白责任和意义
《为长眠朝鲜开城的151位吉林籍抗美援朝烈士寻找亲人》系列报道发出后,记者时常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本省的关注名单里是否有他们亲人的名字,外省的想知道他们所在省份是否也有这样的一份烈士名单。从2月23日第一次连线找到的第一个烈士亲人,籍贯松原的43军128师382团张文举烈士60岁的侄子张凤忱,到8月16日,接到吉林朱洪毅寻找烈士朱万春的电话,这段时间,找到的兴奋欣慰,找不到的痛苦落寞,六七十岁老人的哽咽哭泣都让记者心情沉重。每写完一篇为烈士寻亲的报道,每了解一个寻亲故事,60多年后朝鲜烈士墓碑前亲人的首次团聚,跪地不起的画面,擦拭眼泪的画面,每当收到烈士亲人对《长春晚报》的感谢和祝福,就再一次深刻体会了媒体和媒体人的意义和责任。
为尊重历史、褒扬先烈,整理出的所有烈士姓名(包括无法核定的)均铭刻在烈士英名墙上,以缅怀每一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这是开城烈士陵园英名墙上的一段话。烈士的名字镌刻在英明墙上,也刻在他们亲人的脑海里,更该刻在每个享受着和平盛世的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