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司法之路》的总撰稿人,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建伟在谈及该纪录片的创作思路时,指出要用纵向发展线索描绘当代司法的历史景深。如何理解?张建伟特别提到了古代中国的死刑复核制度,他认为这一制度体现了中国的正当程序理念,尽管手续显得繁琐,但对于生命予夺的尊重,至今可让中国人为之骄傲。在张建伟看来,这些都可以成为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营养。
为了体现这一理念,张建伟告诉记者,《中国司法制度》用对比的手法,展现司法由古时野蛮、粗陋走向现代文明的基本线索。“《中国司法之路》试图展示给人们的,都是最直观的历史,既是制度的历史,也是人的历史。”
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这部纪录片并不仅仅展示制度演进的历史,更注重“人”的元素。张建伟表示,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许多影像清晰、形象鲜明的人,他们在重大抉择中的纠结,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中国司法之路》的撰稿工作,是在鲜明的历史感的支配下进行的。”张建伟说。
总导演:将制定时间表,挂出“作战图”
担任这部纪录片拍摄工作的,是中央新影集团的资深导演张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宁坦言,接手这部纪录片,对他来说,既是荣幸,同时也是很大的挑战。
“这部纪录片设计的朝代如此之多,体量如此之大,每集讲6-7个故事,十集算下来有名有姓的角色就将近180个人。”虽然有着将近20年的从业经历,但张宁在谈到这部影片时,还是觉得“棘手”。从前期调研打破构思框架,再到脚本撰写和规划拍摄,整个团队就用了两年时间。
张宁告诉记者,摄制组将在开机后制定时间表,挂出“作战图”。既要创新语言表达体系,同时还要讲究艺术手法。“拍摄、音乐和动画特效都定位于电影级的摄制水准。目的在于,让一个个平实的文字,转化成有血有肉的画面和声音。”
据了解,该片预计在明年3月份完成拍摄工作,届时将在全国主流媒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