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虽然用小鹏的话形容仍然是“度秒如年”,但他的心情的确是一天比一天要好,我就把每天自己心里的一些感触写在一个记事本上,小鹏的这本“军训日记”如今已经被张女士收藏起来了。“尤其是在他的这本日记里看到他说要适应环境,鼓励自己在高中学习中要努力,争取和要好的初中同学在大学中重逢等等内容,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话语对于我们这些面对青春期孩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父母而言,真的看了感动到想哭。”
对于已经结束的军训,至今小鹏都觉得“往事不要再提”,而张女士却和很多家长一样从心底里感谢短短六天的军训生活,“感觉孩子真的心智上成熟了很多,而且从刚开始不适应的‘逃跑少年’变成了现在满心期待和充满斗志要开始高中生活的‘追梦少年’,这些变化都是他自己通过军训的经历完成的,希望他的高中生活也能像他在日记中写的一样‘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教官林晓峰
军营让站不住的
“熊孩子”成了“士兵”
尽管军训的时间只有一周,一群“00后”却给顺义军训基地的教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比他们大七八岁,以前觉得00后都比较宅,不太善于沟通,但是接触一周以后,我发现他们其实特别有心。”90后的“老兵”林晓峰教官说。
军训第一天,这群高一的孩子们让林晓峰很挠头,一个简单的军姿,他硬是翻来覆去地讲了半个多小时:“中学生和本科生不一样,没有经历过军训,一上来接受得慢一点,我就得给他们讲细了,肩向后张多大,手指头怎么贴裤线。”
没站多一会,“散兵游勇”们就坚持不住了,乱动、乱抠、乱晃的比比皆是。然而,林晓峰并没有训斥他们,取而代之的是鼓励:“站半个小时我就让他们休息十分钟,天热,加上第一天来,对于环境和教官都陌生。”
让林晓峰惊讶的是,一盘散沙的状况在第二天就有了质的改变,第一天还各自为战的“熊孩子”们突然有了集体荣誉感:“我们以连队为单位,每天都互相比,军姿站不好扣分,孩子们都挺要强,一看头天被扣分了,自己就不干了。”
记得在站军姿的过程中,有一个男孩因为天热流了鼻血,当林晓峰要求他找阴凉地休息的时候,小家伙掏出卫生纸,把鼻子堵上,昂着头说没问题。轻伤不下火线还不止一个人,林晓峰连队中分列式的标兵是两个小胖子,1.8米的个子200来斤。为了练好分列式,俩人军姿一站就是一个小时,基本上纹丝不动,最后站的都抽筋了:“天热,训练时间长,他们本身负担又重,但是即便抽筋了,俩人还是不下来,这样的坚持让我很钦佩。”
从那以后,林晓峰把自己连队的学生们都看成了“士兵”,他和孩子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慢慢地,他发现了“00后”身上懂事的一面:“以前觉得这些孩子在家都是宝贝疙瘩,啥事都是自我为中心,有一天我喊口令嗓子哑了,晚上两个男生从校医那给我拿了一盒金嗓子喉宝,我特感动。”
不仅如此,送药的男生回到宿舍以后,还召集其他同学开了会:“第二天他们练得更积极了,喊口号也特别响,让我少喊,他们多喊。”林晓峰说。
林晓峰所在的北京卫戍区某团从1994年开始担负学生军训任务,主要负责怀柔雁栖湖军训基地和顺义龙湾屯军训基地的学生军训任务,共设置队列训练、军体拳、刺杀操和野营拉练等十余个军训课目,每年军训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市上庄中学等中高校学生四五万人,其中80%以高校学生为主,20%为中学生。
本报记者张楠 左颖 实习记者 张骜
J204 J262 J170
图片由北大附中记者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