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吉新村一共为贫困户提供了29个普惠性岗位,包括农村水管员7名,生态护林员1名,环境监督员1名,农村饮水水源地保护员1名,草原监督员1名,生态宣传员11名,森林生态脱贫岗位7名,使得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000元。
扎西曲珍
为了彻底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德吉新村正在建设边境小康示范村。目前德吉新村已新建住房53栋,建房费用政府承担60%,村民自筹40%。对于村民需自筹解决的资金,国家提供了500万的银行信贷。以一套供4-6口人居住的200平米的住房为例,工程造价约40万,政府承担24万,个人承担的16万可通过贷款解决。到2018年6月,全村73栋住房将全部建成并入住,村里的活动场所、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也将全部建成。
不仅是德吉新村,西藏多地都开展了类似的生态文明小康示范建设,位于山南市乃东县昌珠镇的克松居委会就是其中之一。今年66岁的克松居委会村民仁旦次仁告诉我们:“像道路,以前是土路而且特别窄。2014年我们这边实施生态文明小康示范建设,道路扩建,增添了运动器材,建起了停车场、广场、活动站,方便老百姓。”
说起西藏多年来巨大的变化,仁旦次仁说她自己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她还记得,小时候生活特别贫苦,家里经常断粮,要到处去找糌粑和粮食。当时全家11口人住在两间土房里,9个兄弟姐妹只有一床被子。而如今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家里有一辆大客车和一辆轿车,年收入5万左右。两个孙子都是大学生,大孙子拉萨商校毕业后,现在在那曲地区巴青县电视台工作,小孙子今年也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
仁旦次仁
仁旦次仁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她告诉我们,政府对老年人有生活补助政策,她每半年能拿到1380元的养老补贴。她也不担心医药费的问题。她说:“(百姓)有很多的补贴,生活太幸福了。像住院的话,70%由卫生局报销,剩下的部分民政局看具体病情给报销。”
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姜太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坚持将本级财政收入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2016年底全区贫困人口已减少到46万人。可以说,正是得益于这种全方位有始有终的扶贫政策,让像仁旦次仁一样的贫苦藏族群众一步迈入了现代文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