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门店装潢更细致,环境也更卫生。”一位星巴克粉丝对记者称,一些只有在华东门店能买到的特色商品成了非直营店吸引顾客的有效手段。在一些消费者看来,虽然通行国内其他地区的优惠活动后面“江浙沪地区门店除外”的表述让人颇为心烦,但从管理水平而言,华东地区的门店要高于其他地区的直营店。
一位接近星巴克的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华东地区非直营反而是“因祸得福”:“星巴克在上海是一家已深入进社区脉理的咖啡店,除了通常的连锁店之外,还有建立在每个社区附近的‘社区店’,这在全国其他直营地区都是没有的。”
上述人士称,星巴克在中国和亚太市场的增长预期低于此前分析师的估计,但可以肯定的是,华东地区店铺的经营数字“相当好”,一旦收回直营权,对星巴克报表的改善帮助甚大,“华东市场是块肥肉,在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抢回这块肥肉,是星巴克的重要策略。”
星巴克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 目前星巴克在大陆拥有2800家门店,是星巴克门店数最多的海外市场。华东地区门店数量为1300家,占比接近一半。其中,上海一城就有近600家门店,是目前星巴克在全球拥有门店数量最多的城市。华东市场在未来几年的战略意义可见一斑。
即便曾在快速扩张的道路上吃过不少亏,星巴克依旧坚持开新店,迈向中小规模城市,“社区店”实质上可以被视作是另一种下沉的形式或者试验。“收回华东门店直营权将使我们本地管理团队充分依托已有的强大业务基础,最大化地实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进一步强化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持续承诺和投资,实现我们到2021年开设5000家门店的目标。”星巴克工作人员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 会做“加法”也会做“减法”
过去十几年来,星巴克在中国大陆以24.1%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开店,2013-2015年间更是新开了1100多家门店。更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一再对外表示还要保持这种开店速度。
可以说,在星巴克之前,没有人会想到咖啡也能像快餐巨头一样“遍地开花”。
麦当劳、百胜等西式餐饮集团近年来掀起了做“减法”的浪潮,包括放开特许经营、引入战略投资者,甚至分拆独立上市。
与这些餐饮集团不同,星巴克为什么要一直做加法?
“展望2017年,我觉得业绩增长主要因素还是销售杠杆和成本控制。”星巴克CFO斯科特·莫如是表示。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星巴克已把中国列为全球发展战略核心市场,统一的退出让星巴克可以更好地实施市场下沉的扩张战略。
事实上,星巴克确实做了很多不为人察觉的有心机的事。例如,用纸杯取代马克杯,更节省人力和成本;舒适的沙发慢慢淡出店面,留下的是“不宜久坐”的木质椅……
业内人士指出,星巴克凭借第三空间进行品牌塑造,但店铺经营更像是一家咖啡便利店,这样更好地进行了成本控制。但如果不用进店就可以买上一杯咖啡的话,会有多少人在意手里的饮品是出自星巴克还是麦当劳?
从2016年开始,星巴克中国开始推出一项叫做“焕新食”的项目,在12个地区市场推出从早午餐到甜品的38款餐品,增加了门店中的食品种类。今年夏天,星巴克还在不断更新食品菜单,甚至在菜单中增加了冷面,并且对一些食品配合饮料打折。
也许,正如网友评论的那样,“星巴克就像一家快餐店,是咖啡业的麦当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