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除了讨论剧情,不少游走在大剧院公共空间的观众聊天主题都是:“你睡了几觉?”看瓦格纳嘛,犯困本是不可避免的,好在观众最后都纷纷回到剧场。据粗略观察,这一部首场上座率9成的歌剧,在第二幕开演时,几乎没有“人员流失”。
又是七十多分钟,在男高音歌唱家杰·亨特·莫里斯(饰特里斯坦)与女高音歌唱家安·彼得森(饰伊索尔德)奉上精彩的20分钟二重唱之后,第二幕落下帷幕。这一次幕间休息时,更多的观众拿着检票时所发的餐券,到歌剧院背后的公共空间领取了一瓶水和一份三明治简餐。
“我发现瓦格纳的歌剧,不像意大利歌剧都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经典唱段,那您说刚才那一幕最精彩的地方是哪儿呢?”一名观众听到一位资深音乐媒体人大聊特聊瓦格纳,连忙走过去请教。一番攀谈过后,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踏着第三幕开场的钟声回到了剧场。
热闹气氛蔓延到剧场之外
随着“爱之死”的旋律渐渐变弱,晚上十点半,《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五小时“长跑”冲向终点。可观众被音乐点燃的热情还在延续,站起来鼓掌的,声声高喊“bravo(好极了)”的,直到大幕降下才恋恋不舍退场的,把热烈的气氛一直带到了剧场之外。
此时的歌剧院外,有如一场盛大的聚会。指挥家郑晓瑛、张国勇,打击乐演奏家李飚,乐评人、中国音协音乐评论学会理事陈志音等都在,指挥家汤沐海更是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排练中抽身,在第二幕间休息时赶到大剧院,就为一睹“爱之死”的震撼。说这个首演夜聚集了中国古典音乐界的“半壁江山”,一点儿都不为过。
“我听过N遍瓦格纳,这次指挥吕绍嘉和大剧院管弦乐团的演绎让我非常惊喜,对‘爱之死’和第一幕的处理,简直细腻到了极点。”走出剧场的陈志音依旧如痴如醉,显然还没有从音乐的情绪中缓过来。她还认为,这部歌剧的制作既能做到高度艺术化,还能在视觉上,一下就让并不熟悉歌剧的观众进入瓦格纳的世界。“用现代化的舞美制作歌剧,在北京的演出中不是第一次,但这是我看到的最精彩的一次。”
打击乐演奏家李飚则说:“今天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感染力无与伦比,可以让所有人听完三个小时之后,还能满心期待之后的两个小时。”他还明显感受到北京观众的高素养,“剧场里观众出奇地安静,能在北京安静下来听五个小时瓦格纳歌剧,真好!真好!”
据悉,8月25日、27日、29日,《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还将上演三场瓦格纳的歌剧盛宴。
歌剧第一幕舞台“九宫格”设计令人印象深刻,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同时出现在舞台上。王小京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