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是最好的缅怀。1966年,博山区建立了全国最早的焦裕禄纪念馆,先后四次进行建设提升,用一幅幅图片、一封封书信、一件件实物为人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焦裕禄,让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走近他、感知他,学习传承他的精神。目前,博山焦裕禄纪念馆已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学习者420余万人次。
设立焦裕禄精神讲堂,筹建焦裕禄精神研究会和焦裕禄艺术团,拍摄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电影、电视剧……53年来,学习传承焦裕禄精神早已渗透到博山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
目前,焦裕禄干部教育学院项目也正在进行规划设计。记者了解到,焦裕禄干部教育学院的选址就在他的出生地——源泉镇北崮山村,毗邻博山区焦裕禄纪念馆。学院规划占地约216亩,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干部教育实践基地、区委党校、区历史博物馆和区党史馆等,总投资约2亿元。计划2018年完成主体建设,2019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逝世55周年全面建成启用。
据博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聂玉彬介绍,项目建成后,将集党员干部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焦裕禄事迹展示及精神研究于一体,成为立足淄博、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场所和教育基地,与河南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形成互动互补。
弘扬焦裕禄精神
“在半个多世纪的传承中,我们一直在打造以焦裕禄精神为内涵的‘博山精神’,近年来涌现出孙建博、刘昌法、亓庆良等一批新时期的‘焦裕禄’,成为家乡发展建设的精神脊梁,造福一代代博山人民。”刘忠远说。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是焦裕禄精神的精华所在,也是博山区弘扬传承裕禄精神的内涵。今年年初,中共博山区委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决定》,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吹响新号角——把焦裕禄精神内化为自觉行动,凝聚成推动博山发展的“博山精神”。
博山区共有288个村(社区),由于群山环绕,往返一个偏远村往往就需要大半天的工夫。近几个月来,村民们奇怪地发现,原本安静的村子里经常活跃着一群人,他们拿着小本子走村入户,“张家长、李家短”地四处打听。
“难为这些领导了,我耳聋听不见,他就一遍一遍地喊着跟我说,给我讲政府的好政策,问我有啥困难。”博山镇北邢村70岁的村民孙炳胜激动地说。
今年3月下旬开始,博山区开展了弘扬焦裕禄精神“问民生、办实事、强作风”蹲点调研大走访活动,广泛调研了解民情,向群众宣讲政策、解决难题,确保社情民意在一线了解、发展思路在一线完善、惠民实事在一线兴办、组织建设水平在一线提升、干部作风在一线锤炼,真正让百姓贴心暖心。截至目前,大走访活动已覆盖全区所有村社区,走访群众、入户调研5.59万户。党员干部走到群众中去,拉近干群关系,心心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