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文艺发展脉络也并不难懂。金庸先生就先是写了好多完美无缺的盖世英雄:
比如袁承志,袁崇焕将军的儿子,将门之后,年少成名,大公无私,感情专一,绝不向皇帝的女儿假以辞色;
再比如段誉,大理国王爷的世子,下一任的皇帝,还成为大理国功夫唯一传承人,就只他一人会濒临失传的绝世武功六脉神剑,此外就只对神仙姐姐爱得舍生忘死、爱得绝不动摇;
又比如乔峰,浓眉大眼人品端正,打遍天下无敌手,契丹的南院大王、皇帝的结义兄弟、辽国的军官之后,而且就对阿朱一人念念不忘、守身至死。
可是金庸的最后一部小说,主人公就发展成了韦小宝这样的家伙。不学无术、好赌好色、贪财怕事、全无文化,但是偏偏呢,个性十分突出,皇帝对他喜欢得不得了。
连琼瑶的小说,都在最后突破了原有套路。《还珠格格》是琼瑶晚期作品,女主角小燕子,就不再是她传统塑造的那种知书达礼、品貌出众的才女形象,而是与主流女德格格不入的一个假小子样式。
这就是审美取向的改变,甚至是社会思潮的改变在文艺作品中的反映。这才是深刻的时代印记,而不仅仅是前后期技术的这些表面功夫。
就像视频清晰度早已经花屏的 《新白娘子传奇》,同样是看这一部电视剧,20年前的人们更爱白娘子,觉得她贤惠、能干、具有牺牲奉献精神,是中国家庭在白手起家时最渴望最需要的女性角色。而现在人们再看,可能会更欣赏胡媚娘,因为胡媚娘要的才是爱情,白娘子要的只是婚姻,胡媚娘会跟许仕林体验相处情趣、不计后果付出,白娘子跟许仙是一见面就结婚,目的导向严重。
那么,要是等到再下一个阶段、再看这同一部电视剧,人们会不会更喜欢小青了呢? 小青说话,才不会管你们爱听不爱听,只管我爱说不爱说。小青恋爱,哪怕只有短短数夜的萍水相逢,电光石火之后就要彼此相忘于江湖,但是爱过就是值得。就算你不再记得我,我却没有错过你。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现在的时代,比过去的进程快多了,不再是一代才形成一种文艺特征,而是一个阶段就能形成一种文艺特征。
下一里路走向何处呢? 下一朵桃花开成何状呢?
三生三世太长,每一里花开,就是一代传说。
(作者曹雅欣,为文艺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