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故事似乎有些荒诞,但却为人类暗示了反思的意义,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的内心。
(七)电影要倡导精神论,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去映现人物性格、心理变化和轨迹。
精神分析法即通过外在世界的主观化印象与内心影像的暗示,借以展现人物的多层面立体化的人格,增加影片的美学价值。其实关于这种方法在我国传统戏曲中早有应用,而且用得比较广泛、多元。比如用人物自白来表现人物潜意识,这在许多戏曲中多有使用。《四郎探母》中杨四郎坐宫一段,《锁麟囊》中薛湘灵遭灾后回忆的唱段等这些自白,正是人物潜意识的一种外化。
影视中用精神分析法来展示人物内心变化的也屡见不鲜。传记片《鲁迅》,为了展示鲁迅不同时期的心理活动轨迹,前后用了多个梦境,从而扩充了鲁迅的心理空间。
(八)电影是叙述艺术,故事是词,情节是曲,只有两者融合才能奏出动听的音乐。
近年来,电影叙述艺术越来越显示出多元化。线性叙事、复合视角叙事、戏剧式横向线性结构叙事、三段式叙事等可谓五花八门,其中主旋律影片叙事的类型化和现代性是当前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种新的尝试。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影片的审美性和娱乐性。
不管用怎样的叙述方法,都要有一条清晰的结构主线,主线上有不同的戏剧单元,每个单元要分别对应着叙事发展的起承转合,逐步推进故事走入下一阶段,并最终完成结尾。有的故事内核比较一般,可以说不具备创新性,然而通过叙述形式上的创新,就可使故事有新意。有的作品是分段式的故事,呈现了一种网络时代碎片化的总体叙事特征,遇到这种情况编导不应回避,而应通过时间跳转的讲述形式把几个碎片化的情节包装成一个具有新意的故事。比如有一个电影剧本是写劳模绿化荒山的事,事迹非常生动,可惜都是碎片化的,剧本只是罗列了这些事迹。我建议设两条线,一条是植树线,一条是家庭线,只要这两条线不断碰撞交织,就会有火花、有亮点。电影剧情不是一直处在高峰中的,而是一步步被丰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