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街道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坚持文化扎根群众,文化惠民百姓,文化群众参与的原则;大力倡导社会团体、个人、第三方机构广泛参与“大众参与,群体讲述”的方式,充分保证了老百姓的参与度,不仅提高了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扩大了文化活动的辐射和影响,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中和文艺事业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精品文艺创作方面形成了激励和奖励机制,重视文艺骨干的培养,并形成了良好的激励示范带头作用,在社区形成了“一社区,一品牌”良好局面,社区通过对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和梳理,创作出了一大批“叫得响、传得开”的文艺精品。
春华秋实 精彩纷呈
秋空碧照无限好,锦绣硕果似争春。
高新区中和街道积极响应传承巴蜀文明、天赋文化,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号召,中和街道重视地域文化的发掘、传承和打造,在舞台艺术上硕果累累、精彩纷呈。“川西锣鼓”通过对川西地域文献和天赋文化史料的全面梳理,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地编排出阳刚勇武、震撼视听、气势恢宏的精品节目,“川西锣鼓”是填补了四川乃至西南地区专业“鼓队”的空白;同时也是继“凤阳花鼓”“陕北腰鼓”可向全国进行推广的节目,其恢弘震撼的视听被川剧专家称之为“鼓队交响乐”。与此同时,街道创新编排的中和女子龙、中和竞技龙曾多次代表省、市、县参加全国的舞龙比赛,并屡屡斩获大奖,其中2006年荣获“蓉城之秋成都风情节龙王争霸赛—龙王称号”。中和女子莲箫队在保留民间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创新,使之更富生机与活力,莲箫表演道具逐渐发展为莲箫棒、折扇、铃铛组成,将舞蹈、歌唱相结合,主题围绕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幸福生活,讴歌社会主义新风尚。
在舞台表演艺术之外,中和街道在书法、绘画、摄影、音乐、文学创作等方面均有建树,街道先后成立了摄影、书法、绘画、音乐等十多支协学会团体,协学会在文艺作品的创作上风声水起。2012年夏天,中和街道承办摄影作品进万家、为辖区居民照相的活动,烈日当空,街道组织工作人员为街道和社区的居民现场打印照片,留下了2000多张中和居民灿烂的笑脸。2016年,庆“五一”主题文化活动在东寺社区举行,中和原创文艺作品《勤劳的父亲》《群仙赞中和》《求职记》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犹如“井喷式涌现”。2016中和街道千人广场舞公益活动隆重举行,15个社区的几千人参与本次主题活动,形成了全民健身、全民娱乐、全民锻炼的宏大场面。2017年端午,中和街道蒲草塘社区举行纪念诗人屈原为主题的活动,将国学礼仪、家风家训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中和街道用作品说话,用作品赢得群众的满意度,街道文化艺术事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文艺原创硕果累累,辖区干群上下一心,全民参与,集体抒写着“中和故事”,为快速发展中和铺就了一曲宏伟的时代新篇。
筑巢引凤 文化聚力
筑巢引凤纳人才,厚积薄发展未来。
中和街道规划建设了文体活动中心新馆,占地7000多平方米,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预计年底将投入使用,新馆规划了集演艺厅、音乐厅、文艺创作室、艺教培训室等功能一应俱全的平台,街道在硬件设施上做全新规划升级建设;并在文艺人才上给予较好的支持和扶持政策,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文艺精英加入“集体创作”的队伍中来。中和负责人表示,在未来,中和街道将依托新馆,筑巢引凤,形成文化聚合力和向心力,不断地吸纳优秀文艺人才,加大文化艺术培训,引进专业机构提供支持,加大对青少年的培训,坚持文艺的初心,砥砺前行,在传承巴蜀文化、天府文化中放光发热,为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为开拓创新,谱写更加辉煌和灿烂的“中和故事”。
冉祎 文 王明月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