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高了可以去更好的单位
今年刚从泰安某高校毕业的小尚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开始了“考研二战”。谈起第一次考研的经历,小尚倍感惋惜,“我进北京交通大学的复试了,但是复试表现不太好,总成绩差了几分。”考研失利后,小尚也签过一个国企,但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
小尚学的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属于大土木类,就业相对容易。“学历是块敲门砖,学历高了,工作选择的面会广一些,可以去更好的单位。”
谈到研究生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小尚说可能会继续读博,以后进高校当老师。“只是目前的打算,走一步看一步吧,可能上了研究生又变了主意,不好说啊!”
【数据】
本科毕业生是“慢就业”主力
近年来,“慢就业”群体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一份针对2016年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届高校毕业生当中,有4.8%的“95后”选择“慢就业”,预计2017年这一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
近日,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慢就业”情况调查的通知》,省人社厅随机调查了300名应届毕业生和10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毕业生是“慢就业”的主力,超过样本总数的50%;工科专业“慢就业”情况最为突出,占26.7%,其次为医学,占18%。
有86.7%的学生表示父母支持自己的选择。有65.7%学生表示在未就业期间的经济来源来自父母。“慢就业”一族的打算主要集中在继续求职、准备升学、出国考试、自主创业等方面。
【观点】
“慢就业”也需“快规划”
“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慢就业’,都需要理性选择。”山东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就业调研反馈工作的常海峰说。年轻人崇尚个性,注重就业质量,对职业的期待和要求高;90后大学生普遍享受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这为“慢就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选择的多元化也说明了年轻人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10位参与省人社厅“慢就业”调查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认为,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原因有:毕业生缺乏明确的职业方向和发展规划,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求职定位有偏差,毕业生就业观念变化,就业选择更加多元化等。有60%的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认为,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是毕业生竞争意识、独立意识不强的表现,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