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建设在促进外贸出口、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就业大幅提升。据统计,我省16个国家级示范区产业共带动数万人就业,出口水果基地亩产增收2000元。运城多家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还带动了周边餐饮、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
提升质量培育特色知名品牌
在我省实施“一县一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积极帮助地方政府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及添加剂控制体系、疫情疫病监测控制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预警通报与应急体系、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等七大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提高了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实现了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此外,示范区还普遍引入并实施国际管理体系和认证如HACCP、GAP等,以促进示范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同时,针对我省水果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该局还牵头协调省农业厅、农科院和山西农业大学的有关专家,认真研究国外检验检疫技术要求,开展风险监测,采取应对防控措施,制定了我省出口水果检验检疫管理体系,为山西水果出口对外解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2011年山西苹果获准进入澳大利亚、加拿大,2013年鲜梨获准进入美国,2014年苹果获准进入智利、鲜枣获准进入南非,2015年苹果获准进入美国,2016年我省水果再次获准进入秘鲁、澳大利亚、加拿大。
近年来,通过示范区所在地区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出口农产品企业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培育出了一批知名品牌,提升了山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如山西出口示范区产品通过国家地理产品标志认可,涌现出了祁县酥梨、万荣苹果、吉县苹果等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
目前,全省示范区建设呈现出数量增长快、辐射带动作用大和建设质量标准高的良好态势。创建示范区的地区,农业生产标准化和种植养殖基地规模都有了明显提高,农药化学投入品控制越来越规范,疫病疫情监测、风险监控和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建设有了明显提升,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健全机制推动持续健康发展
吕彦彬表示,尽管我省示范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发展还不平衡,仅存在于个别地区的个别行业,许多有特色的产品和条件较好的地区并未开展示范区建设。同时,现有示范区总体创建水平还不高,示范区建设的质量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与示范区建设的严格标准要求还有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此,省社科院研究人员李峰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应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绩效目标,建立由地方政府牵头的统一协调机制,加强农业、林业、工商、税务、商务、检验检疫、质量监督、公安等部门之间的联动,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部门联合推进机制,形成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格局。
同时,建立健全示范区建设、考核验收、日常管理、质量保持、奖励激励以及退出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示范区的相关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构筑示范区良性运行机制,推动示范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转变我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大力推行农业区域化管理,推动农产品种植基地实现科学化、集约化、标准化管理,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出口食品农产品“晋”字品牌,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本报记者 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