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城所在地,乌江、郁江两江汇流,周围多山环抱,俨然一幅山水秀美的江城美景画。
正因彭水古时盛产盐、丹,还有乌江、郁江两条水道,彭水码头每日舟楫往来、商贾辐辏,成为黔东北地区进入重庆、四川的必经之地。
文人墨客诗诵彭水
唐、宋时期黔中道和绍庆府的繁荣,还有独特的山水美景,让彭水成为文人墨客创作诗词歌赋的乐土。其中不乏白居易、刘禹锡、黄庭坚等大家。
其中,位于“百里乌江画廊”中下段的摩围山出镜率最高,不信我们来看看。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酬严中丞晚晀见寄》中写道:“摩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晚后连天碧,秋来澈底清……”在《送萧处士游黔南》中还向萧处士推荐摩围山:“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不醉黔中争去得,摩围山色正苍苍。”
唐代诗人刘禹锡还曾在此写下“常说摩围似灵鹫,却将山屐上丹梯”,把摩围山与如来佛的灵鹫山相比拟。
北宋诗人黄庭坚谪居黔州期间,浸润在摩围山的山色中,更是自号“摩围老人”,写下“今宵无睡酒醒时,摩围影在秋江上”的诗句。
文脉传延,余韵流风。这些历史印迹给彭水的山水美景添上了浓浓的诗意。
民族风情特色鲜明
在彭水生活了千百年的苗族与土家族人,创造出了丰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遗产。
比如,“蔡龙王”、“吴幺姑”等民间传说;“太原民歌”、“梅子山歌”、“鞍子苗歌”以及“乌江号子”、“娇阿依”等民间曲目;苗族吊脚楼等民间雕刻与建筑艺术。
还有郁山鸡豆花、嘟卷子、擀酥饼、灰豆腐等传统食品。
■规划彭水
丰富的水资源和民族文化
为彭水带来生态旅游机遇
从上世纪90年代起至今,两版规划为彭水的城乡发展导航。
《彭水县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规划彭水的县城性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乌江中上游的门户,又是开发川东苗族、土家族地区土特产品的门户和服务基地。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确定彭水县城市性质为:重庆市水电能源基地,渝东南地区水陆交通枢纽,彭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苗族土家族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中等城市。而彭水中心城区承担彭水全县的政治、文化与服务核心职能,同时也是全县教育、医疗、金融、商贸和技术服务的核心。
在充分尊重地形地貌和利用交通设施带动新区发展的前提下,结合彭水城市山水格局,形成“一城四片多组团”的“开”字形空间结构模式,各个片区之间以乌江、郁江以及两侧的生态绿地连为一体。其中,一城:旧城区;四片:靛水新城片区、新田片区、保家片区和长滩片区;多组团:每个片区包含的多个功能组团以及万足组团。
总结历版规划可以看出,在多个水利设施修建后,较高的水能利用率和交通便利度在彭水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丰富的水资源和苗族土家族的民族文化特色,还为彭水带来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