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2岁的刘紫英,是天龙救援队的一名志愿者,14日早上得知没有摄影师跟随时,她就报了名。那时,她正在家照看两个孙子,一个10岁,一个才一岁四个月。要随队员出行,她把孙子留给老公照看。她说:“我出去这几天,身体不是很好的老伴不能照顾两个孙子,儿媳妇还请了两天假看孩子。家人的支持是我们所有人前进的动力。”
支撑队员们的,还有对受灾群众的同情,以及救援过程中受到的感动。
队员们告诉记者,他们走在废墟里,看着被压在废墟下的电视机、家用电器、锅碗瓢盆、被褥、孩子的玩具等物品,眼眶就忍不住湿润了。看到村民正从废墟里拉拽带泥的被子时,那种酸楚就更浓重了。
这位拉拽被子的女子,在这次龙卷风里失去了公公婆婆,把她护在身下的母亲也被砸断了腿。刘紫英介绍,该女子那一天是刚生完孩子的第44天,女子的妈妈来家里看她。龙卷风袭来时,女子正在给孩子喂奶,听到窗户玻璃被风吹得哗哗响时,就放下孩子,想去关窗户。没等她走到窗前,就看到雨如同泼水一般倾泻而下,她马上转过身把大哭不止的孩子护在身下,她妈妈也急忙把她护在身下。等她清醒时,房顶被掀了,家里也空空如洗。风停后,她跑去找公婆,但两个人都已没了生命体征。
而听闻这些后,救援队员被伟大的母爱深深打动了。
看到乡亲们露笑脸,付出就值得
“我们的物资存放点在土城子镇的一个粮仓里,受灾村庄离粮仓有百余公里的路程,受到龙卷风袭击,很多道路上都被泥浆覆盖,去往村庄的道路,这条走不通,我们就绕道走。”郑建勇说,虽然困难重重,但看着受灾村庄里,所有房子的房顶被掀开,庄稼地里全是平的,就连农用三轮车都被扭成“S”形,受灾群众生活遇到困难,队员们觉得,一切困难都必须克服。
采访时,记者得知,从太原到赤峰市土城子镇有1100多公里,而从土城子镇去往4个受灾村庄送物资,来回都得几百公里。这五天四夜,他们跑了数千公里的路程。救援队员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路上,一天的睡眠时间不到5个小时,睡的地方是被雨水打透的帐篷,饿了就吃压缩饼干。但郑建勇说,他们不怕苦和累,看到乡亲们露出的笑脸,听着乡亲们的夸奖,他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这次救援队送去的物资,除了温暖包和家庭救灾箱外,还有衣服2428件,藿香正气水、诺氟沙星等药品1700余盒,消毒液百余瓶以及若干洗漱用品、儿童书籍、书包、绘画用品、被子等。
本报记者 杨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