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杭州铁路运输法院的“试水”只在5类涉互联网案件中展开,但已给当事人带来极大便利,今年5月1日至8月15日,杭州铁路运输法院共立案2605件,审结1444件,平均开庭时间仅25分钟,平均审限32天。
当事人欣喜地发现,法院为他们提供了“网购”般便利的诉讼服务。以起诉立案环节为例:原告只需要使用手机号码注册账号,完成在线填写起诉状、提交相应的证据材料、勾选所需依据的法律条文。此后,系统会自动提取电子商务平台的当事人身份信息、网上交易过程及各类表单数据,最大限度实现网络证据在线一键式引入,基本不用当事人在网上费时费力搜寻、下载、上传……
在实践探索的同时,顶层设计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今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8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明确依托杭州铁路运输法院,试点设立专门审理涉互联网案件的杭州互联网法院。
任重道远
用互联网方式审互联网案件
“成立杭州互联网法院,是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重大制度创新。”杭州互联网法院首任院长杜前评价。
按照试点方案,杭州互联网法院将集中管辖杭州市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有管辖权的6类涉互联网案件:分别是互联网购物、服务、小额金融借款等合同纠纷,互联网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利用互联网侵害他人人格权纠纷,互联网购物产品责任侵权纠纷,互联网域名纠纷,以及因互联网行政管理引发的行政纠纷。
审理互联网案件,需要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据悉,结合前期试点经验,杭州互联网法院已出台了《诉讼平台审理规程》《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书》《网上庭审提纲》《网上庭审规范》等一系列适合网络空间的制度化、规范化文件;也探索形成了一套以诉讼平台操作规程和网络视频庭审规范为中心的程序规则,“接下来,互联网法院将强化审判数据结构化、模块化的功能,推进审判业务与技术、数据的融合,让司法大数据更好地服务审判执行、服务群众需求、服务经济发展。”杜前说。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杭州中院副院长邵景腾表示,杭州互联网法院将坚守公平正义,有效强化电商平台的治理责任和社会责任,切实维护互联网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