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信跟胡萝卜“结缘”,还得从20年前说起。当时,陈国信和他的团队有3个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需要攻克。在研发工具的过程中,他画出工具草图再到工厂打样。但是,看了他的图纸,工厂师傅怎么也打不出样来。陈国信很着急,他想,假如自己能做个模型,让师傅一目了然就好了。
就这样,陈国信当起了“雕工”,用胡萝卜雕刻出自己想要的工具模型,再将图纸和模型一起送到工厂。工厂师傅一看就明白了,工具很快就做出来了。
改变思维方式,帮助陈国信在创新中解决了许多问题。比如,他从自行车轴承那里汲取灵感,发明了省力丝杠,利用棍子撑开导线扩大操作距离的方法解决了110千伏双回同塔带电作业技术难题。
近年来,陈国信的空闲时间大多用在了攻坚克难上。他将不断捕捉到的灵感,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国家行业标准。他获得了6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国家专利授权……
“越是有挑战的项目,越能激起我的热情。”陈国信说,“创新的过程中,持续的煎熬是常态。但每当难题被攻克,我就能想象到,电流在导线上欢快地唱着歌,多美妙!这种成就感,难以用语言形容。”
从自己奔跑到带着一群人奔跑
组建学习团队、与优秀青年骨干结对、师傅带徒弟……陈国信总是将自己所知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班组成员。
他还坚持带领班组,每年至少开展一项带电作业新项目,研制一套带电作业新工具,制定一项带电作业新方法。
2012年,陈国信工作室正式成立。该工作室设带电作业、输电线路和电缆技术3个专业组,共有成员24名。在陈国信的引领下,工作室成为锻炼人、教育人、培养人,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基地。工作室创建以来,17个创新成果获得省电力科技进步奖,1人成为国家电力系统领军人物,4人成为全国电力系统优秀人才,8人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资格。
陈国信还利用业余时间编制了57个课题的培训课件,将创新思维、工作经验和管理方法融为一体,着力提升班组的整体理论水平和技术技能。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培训师,他积极承担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任务,每年为全省700名各类专业员工授课200余课时。
“我要带着一群人奔跑。”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