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彪喜欢上写作应该是读初中之后。据南陵县广播电视台2015年报道,刘彪上初中时专习写作,兴趣愈发浓厚,“即使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他也尝试着以课文为摹本进行练笔。”
高考落榜后,刘彪正式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侦办此案的严关炳从村支书那里了解到,高中毕业的刘彪买了一台相机,经常给人拍照,后来搞一些文学创作,写些诗歌和小说。
刘彪2015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曾以为写作是高尚的事情而写得投入,曾以为写作是终身追求而写得痛苦,现以为写作是超悦的事情而愉悦地写作。不为别的,只因个性偶然的需要。”
1995年湖州织里发生4人死亡特大命案时,刘彪31岁。那时候,他已经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
据公开报道,1985年,刘彪在合肥市文联主办的《未来作家》期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1994年他在知名文学期刊《清明》上发表短篇小说《青春情怀》,成为南陵县第一个在该期刊发表小说的作者。
此后,刘彪曾自费到鲁迅文学院学习创作,获得结业证书。2005年,他的中短篇小说集《一部电影》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给他带来了极大声誉——2009年被安徽省授予2005—2006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三等奖,此奖项被业界称为“安徽文学奖”,是安徽省最权威的文学类评奖。刘彪成为芜湖市第一个获得该奖的农民作家。
2010年3月,芜湖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和南陵县作协举办了刘彪《一部电影》作品研讨会。据报道,“研讨会肯定了刘彪的生活态度和写作态度,认为作家有深厚的文字表达功力和底层生活经历,不管小说还是散文,都具有真实的力量,这样的作品才能经受住时间积淀的考验和美学评判。”
此后,刘彪先后出版散文集《心灵的舞蹈》、电影剧本《门与窗》以及28万字长篇小说《难言之隐》。
公开资料显示,刘彪曾用笔名刘浪、彪子、一沙等,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
中国作家协会2013年7月曾发布公报,当年被批准加入该协会的安徽省13名作家中,刘彪名列其中。
综合央视 《钱江晚报》 《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