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今日影评》还充分关注电影的艺术文化价值,对于优秀的、有探索精神和开创价值的艺术电影给予支持,节目先后深刻剖析了《路边野餐》《长江图》《八月》等艺术电影,让更多的观众、院线经理、电影人关注艺术电影,为中国电影的全面发展而发声。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不仅证明了电影评论在当下的重要意义,还做出了一系列针对时潮的辩证分析和思考,并对电影产业争论颇多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节目部主任王平久介绍,比如关于“电影要不要看颜值”的话题,专家指出,问题的关键不是演员过于注重外形,而是电影产业存在“颜值崇拜”的不良倾向;在“文艺片观众看不懂,导演有责任吗”的讨论中,专家给出了有些创作者把“文艺片”这个标签当成作品品质低下“挡箭牌”这样的答案;对于“青年导演该穷养还是富养”,许多专家提出导演不应陷入程式化的窠臼中,更不应陷于诸如“过去的时间”“遥远的空间”“边缘的人生”等怪圈之中。这些观点不仅收获了业内外专家学者的支持,观众们也直呼看得过瘾。
现在中国电影行业中许多缺乏诚意的作品经不起批评。对此,王平久说:“独到的评析有助于促进电影创作,我们会观点鲜明地加以批评,并给出端正态度、改良艺术创作方法的提升办法。”
影评应重拾公信力
在当下五花八门的影评声音里,观众渴望能有一个清醒、清晰、清朗的声音。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左衡认为:“越是热闹的行当,越需要笃定和坚持。越紧贴通俗娱乐的圈子,越需要保持思想的锋利和重量。”
但近年来,一些假影评披上营销号的外衣,戴上“红包评论”“人情评论”的帽子,误导了大批观众。不少观众在看了假影评后去看电影,失望不已。
甚至,有时影评呈现出“赞就是水军,骂就能博得眼球”的状态,似乎只有吐槽电影、辣评电影,才能获得关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认为:“红包影评是被电影资本‘绑架’,而毒辣的影评看似独立,实则受到网络资本的‘绑架’,一味追求阅读量,并不真独立。网络影评之所以呈现出毒辣趋势,很大程度上由于影评人处于匿名状态。好的影评是在电影艺术的观赏上,对电影剧作和电影人物的分析上,能有中肯的、符合逻辑的、对观众有启发的影评,而不受各种资本的制约。”
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贾磊磊说:“想提升影评的公信力,就一定要把影评和商业推广区别开。媒体也应当区分什么是影片推介稿,什么是真正的影评,那些写满了影片主创信息的影评背后,一定受到了片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