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双林多年来为母公司贡献了99%以上的营收占比。数据显示,2016年ST生化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仅0.54亿元,但当年广东双林实现净利润1.13亿元。
“没有广东双林,ST生化已经破产10次了。”ST生化第四大股东天津红翰法人代表岳海涛告诉第一财经,此前该公司一直是广东双林的代理商,正是看中了它的价值,天津红翰于2012年从湖南衡阳国资委手中,通过协议转让获得ST生化609万股股票。不仅是天津红翰,ST生化也曾被华夏基金、兴全基金等著名公募基金举牌。
史家和浙民投天弘的股权斗争,所要争夺的实际上就是广东双林。根据ST生化和深交所披露的信息,6月21日,浙民投天弘向ST生化提交要约收购相关文件,随后ST生化盘中停牌,但至6月28日,ST生化披露要约收购报告书,同时公告策划重组。7月6日,ST生化再披露称,拟以非公开发行及现金的方式收购山西康宝。
披露要约收购报告书和宣布重组的时间“神同步”,让外界一直对ST生化重组是否确有其事存有疑问,有中小股东已于7月向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递交关于虚假陈述、证券欺诈的投诉函,投诉ST生化违规停牌、虚假重组。
为对重组的真实性一探究竟,第一财经曾致电山西康宝总经理周凯。周凯表示,双方此前确实有过沟通,还曾经一起看过湛江的工厂,但对于山西康宝而言,不存在并购或者被并购。“两家企业整合在一起,成为业内前三,对山西康宝和广东双林都是好事,一切都在初谈阶段,成交条件还不好说。”
想吃下山西康宝,对于ST生化来说,理论上是一件艰难的任务。山西康宝2016年净利润3.06亿元,而ST生化仅0.54亿元。由于山西康宝和广东双林存在同业竞争,ST生化选择全资收购,但山西康宝股权结构复杂,个人、机构、国有股东混杂。除了ST生化声称正在谈判的自然人股东外,还有苏州聚博股权投资、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用品厂、长治市国资委等八大股东。
振兴集团欠下的巨额旧账未清,深陷其中的深圳信达近年来多次试图推动ST生化进行债务重组和增发,以获取股权,也均未能如愿,这让各大机构对借钱给史家望而却步。截至目前,史珉志所持有的振兴集团全部股份,以及振兴集团持有的ST生化6162万股股权已全数质押在深圳信达手中。
除此之外,史家还要面临来自天津红翰的索赔。据岳海涛称,天津红翰所持有的609万股ST生化股份2014年即可解禁,当年10月该公司向上市公司申请解禁,但被以衡阳市国资委与天津红翰股份转让违规、存在恶意串通等理由拒绝,目前天津红翰已发起对ST生化的诉讼。不仅如此,2016年下半年,天津红翰还曾试图大举收购振兴集团债务,以谋求拍卖后者所持ST生化股份,将史家踢出局,但最终因深圳信达出手帮助史家进行债务重组而落空。
这早已不是ST生化第一次后院起火,2013年重返A股以来,ST生化多次试图进行重组,替振兴集团背锅还债均未成功。最近一次重组开始于2015年年底,ST生化欲以22.81元/股的低价向振兴集团定增23亿元,从而将持股比例提高到43.51%。
但机构股东和中小股东均用脚投票,以振兴集团债务丛生、股改承诺未实现,根本无力定增为由投了反对票。实际上,史家的这次重组背后亦有深圳信达的身影,此前有振兴集团债权人透露,深圳信达本欲在ST生化此次重组中分一杯羹,而交换条件则是为史家提供重组的财力支持。
在浙民投天弘盯上ST生化之后,史家再度试图向深圳信达伸手,但后者此前已经多次吃力却不讨好。还会有“白马骑士”再来驰援吗?
眼下,浙民投天弘看上了广东双林这块“肥肉”,也是因为盯上史家和振兴集团烂账难清的“软肋”,掐点来捏ST生化这只“软柿子”。不过,如岳海涛所说,史家一向不谈判、不妥协、不退让,如此,除了停牌ST生化之外,史家又将怎样守住广东双林,并安然度过危机,外界尚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