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解决疑难重症是临床科研的价值所在
“医学创新离不开人才,对于研究型医院来说,关键是临床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如何。”中国医科大学校长闻德亮认为,在我国,一直缺乏一个基于国情的医生岗位胜任力的标准。
“这样一个标准应该是顶层设计的,并应当成为医学院校教育、医师资格准入和必要教育培训等各个项目的标准设置和修订的依据。”闻德亮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研究型医院倡导医学创新,包括诊疗技术、手段方法、健康管理模式等。
临床学科与基础学科不同,即便发表再多的文章、专著,若无临床价值,就没有生命力。
张煊认为,临床学科要创新和发展,必须加强学科融合、解决患者的诊断治疗问题,特别是疑难重症,这是医学创新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我省医学领域在国家和省级层面,获得科技进步奖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
去年,我省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4项,以合作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0项。
目前,我省有三甲医院63家,沈阳市是除北京市和上海市以外,在全国拥有三甲医院最多的城市。
但是,我省名列全国前茅的医院、重点学科却寥寥无几。与南方先进地区相比,我省在医学创新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临床科研成果转化率远远低于这些地区。
临床科研如何搞?
必须要有正确导向。
在张煊看来,这个导向就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是安全、有效、可及的实用医疗技术。
记者调查了解到,现在,省内许多大医院的医生临床任务繁重,从事科研的精力十分有限,有的甚至拿不出精力去搞真正的科研,只是为了晋级或其他目的,搞一些课题或者“应景”项目。
一位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私下对记者说,其实,一些重复或者类似的实验,没有太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有的即便千辛万苦申请到了专利,也不得不束之高阁。
事实上,国家和省里近年来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比如,单位对科技成果可以享有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科研人员可以获得不少于70%比例的收益等。
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是,目前,省卫计委正在同科技、教育等部门积极构建工作机制,为卫生与健康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好的环境。
医学创新接地气,对接大众健康的现实需求,这是攻克疑难重症疾病的最现实选择。
目前,我省多家医院投资建设公共科研平台,准备柔性引进专家团队,建立院士工作站等研究机构。
□本报记者/朱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