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卧床2年零8个月。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告诉自己不能倒。”池凤英说。
社区服务跟照顾儿子怎么兼顾?“前一天我问清楚社区第二天的安排。如果一天都有事,那我早上5点起床,先做好儿子的3餐,用保温壶装好,放到儿子的旁边。然后搭乘1小时的公交来社区。”池凤英说。
德政园社区书记周彩霞在旁边补充:“这些年,池娭毑儿子做手术都是请求医生安排在周二、周四下午,就是为了不影响做志愿者活动。”
得知池凤英的家庭困难,德政园社区和其他志愿者纷纷募捐,但多次募捐被她拒绝。而当社区出现困难需要捐助的时候,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比我苦难的还有很多,应多帮助别人。”
从11人扩大到140人
2013年,芙蓉区推出“群众直通车”的群众工作机制。池娭毑决定成立一支专门的志愿者服务队,她找来了10个社区的“热心肠”, 成立了“慈娭毑乘务岗”。“我们就是‘直通车’的乘务人员,是来提供服务的。”
义务巡逻,组织抗洪救灾,为灾区组织募捐……在社区和老百姓关注的工作中,都能看到这支志愿队的身影。
目前,志愿者队伍由最初的11人增加到了现在的140人。周彩霞介绍:“很多志愿者都是受到池娭毑的感染加入进来的。”
45岁的童志伟现为一家公司的高管,“池娭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比我亲妈妈还要亲。跟着池娭毑做志愿服务,我从中感受到帮助人的快乐。”童志伟平日工作繁忙,但轮到他巡逻值班,从没有缺席过。
居民夏柳青去年被诊断为乳腺癌,但依然在这支志愿者队伍中忙碌。“我被池娭毑的乐观、热情所感染,我也想像她一样,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社区小巷有些店面占道经营,远远看到池娭毑的队伍走过来,就自觉把东西搬进去。“70多岁的老人,毫无私心地在巡逻,我们再添乱就不对了。”一位商铺老板说。
■点评
丈夫早逝,儿子瘫痪,古稀老人池凤英面对这些,没有郁闷哭诉,没有喋喋抱怨。
她的选择是,独自承受压力,在家全力帮助儿子康复;在外笑脸迎人,居民有难总是及时伸出援手。“居民找到了我,这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负这个信任。”这是她的信念。
15年来,白了头发,弯了身躯。她用双脚丈量社区街巷,留下的是她的无私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