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篝火晚会上认识了全国劳动模范、扎托敏乡希日特其猎民村的昆木达(村书记)白色柱。眼前这个12岁就开始狩猎的昆木达,具有典型的鄂伦春猎人形象,高颧骨,小眼睛,并不高大,但是健壮敏捷,凝神之间难掩灵秀和锐气。他在晚会上为我们表演了鄂伦春古老的猎枪占卜和兽骨占卜,还用古朴而诗意的鄂伦春语向我们表达了欢迎之情。显而易见,他身上的犴皮猎装和头上的狍角帽是专为迎接我们穿戴的。客从远方来,鄂伦春人,一定要展示自己悠久的文化。他盘腿坐于涛声如风的河岸草地,占卜用的那支道具猎枪架在他身旁的木桩上。他和伙伴们用小猎刀,细细地剔除着羊肉骨头,慢慢地享用传统的美食,熊熊的篝火为这个画面提亮了色度也制造了温暖。我想象着如果从画面上撤掉那杆枪以后的效果——英雄和武器分离,真实和缺憾同在。这时,白色柱举起手中的桦树皮酒杯,邀请我一醉方休。
在走出深山定居以后,白色柱一家住进了政府为他们建的砖瓦房,但是白色柱执意要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搭一个撮罗子(鄂伦春传统民居,用木杆和桦树皮搭建),每到夏天都要搬回撮罗子里住,因为住在撮罗子里边,他会感觉到山林里的风和味儿。一年又一年,猎民村的生活越来越现代,他的撮罗子也越修越漂亮,没想到在开发旅游时还派上了用场,成了接待客人的一种景致。说起鄂伦春的过去和未来,我们的话题和美酒一起变得醇厚。
但是他不让我去触摸那支道具猎枪。即使是一个道具枪,他依然视若珍宝。
鄂伦春旗第二任旗长德洪的夫人林杰,那年87岁了,定居在多布库尔猎民村。乍一见面,我们感到她和一个汉族老母亲没有什么两样,带着几分客套和拘谨。一谈到猎民的生活,她立刻变得神采飞扬起来,爽朗的笑声和脸上的菊花纹一起绽放。她盛装出行,拒绝别人的帮忙,翻身上马,从容自若。鄂伦春族作家敖长福告诉我们,她从年轻时就是一个好骑手,还参加了一部鄂伦春主题的电影拍摄,片子有她策马林间的镜头。
在林间,我们总是有一种忐忑不安,担心这位87岁的老奶奶在马背上有什么闪失。可是,她手一挥,自信地说,没事,我行!这是一位心性高强的鄂伦春母亲,永不言败的猎人之妻。本来她可以享受一份丈夫留下的荣誉,在城里过优渥的生活。但是她无法和以往的记忆告别,离不开山清水秀的猎乡,就和儿子永远地留在了多布库尔河畔的猎民新村。
遇到如此动人的鄂伦春老太太,大家的喜爱和敬慕溢于言表。同行的李存葆老师,和林杰老太太可谓一见如故,彼此相谈甚欢。当有人告诉林杰,眼前貌不惊人的李老师是一位将军,林杰丝毫没有惊讶的表情。她问:“将军,你会骑马吗?”李老师说:“不会,我会开坦克。”林杰摇头又问:“那你会打枪吗?”将军有点猝不及防:“哦,……”林杰手往下一挥,脱口而出:“不会打枪,将军?”引得李存葆老师开怀大笑。其实李老师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是个实弹射击的高手。
在鄂伦春人的心里,骑马打枪,是猎人的标志,至高无上,无与伦比。林杰奶奶也有足以骄傲的经历,她17岁跟随丈夫上山狩猎,策马群山,弹不虚发。
高高的兴安岭,
一片大森林,
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一人一匹烈马
一人一杆枪……
多少岁月已经远去,这歌声却永远年轻。
(作者: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