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验车,进去填表,这短短几步路,几十次走下来,竟然也撑起老李每天“微信运动”靠前的排名。“说是二线,其实我们干的也是一线的活儿。”
火眼金睛识破“变形金刚”
自2013年开始查验大型机动车至今,俞光耀在查验员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五年。
他所在的市车管所一分所外设的博园路查验点,是目前上海两处“黄牌车”查验点之一,其日常工作便是核对这些“大家伙”是否符合出厂合格证上所显示的各项信息,唯有通过每一项检查,车辆方可上牌。这样做,旨在通过对大型客车、重型货车等重点车辆的细致检查,从源头上做好监管,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东方网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查验点建有屋顶,但高温条件下,三面开放式的设计依旧使这里酷热难耐。而专为大型车开辟的最左侧车道,恰恰超出了屋顶所能覆盖的范围,临近中午时分,这里便开始暴露于阳光之下。
即便如此,哪怕是40度的桑拿天,俞光耀依旧手持电筒,弯腰将身子探进散发着发动机余热的卡车内部仔细核对铭牌上的信息,亦或是顶着烈日,掏出卷尺绕着车辆测量长宽高度。就在记者采访期间,一阵大雨来袭,他顾不上防护,坚持验完了一辆厢式货车,汗水和雨水一同浸湿了衣衫。
对于绝大多数车型,从哪里开始查、发动机所在、铭牌处于什么位置,哪些是通用项目,遇上挂车、大中型客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校车和市政车辆等,又分别有哪些特定项目,俞光耀早已了然于胸,这也确保了查验的准确和高效。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型机动车的查验总是一路开绿灯。他曾经手一辆货车,平板上一处不起眼的间隙引起了这位经验丰富的查验员的警觉,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该车的平板竟然可以向左右两侧伸展开来,以便装载更大型的设备。
既然实际宽度超出了厂商的标注,查验自然不合格。类似手法也会令车辆因“超长”而被退回,俞光耀便将这些被变着法子加宽、加长的车辆形象地称作“变形金刚”。
东方网记者在现场也看到了一起查验不过关的案例。三辆相同型号的大巴,申报颜色为“蓝白”,但整个车身上除了位于侧后方的VIP三个字母为白色外,其余均为蓝色。俞光耀当即要求三辆车须重新出具合格证后再来查验,他解释说,除非白色喷漆占据了整个车身至少1/3,否则“蓝白”就不合规。